[实用新型]车辆外置感应器的安装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85445.6 | 申请日: | 202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406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张亮;田竹;舒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1/04 | 分类号: | B60R11/04;B60R19/48;B60R19/5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刘洋 |
地址: | 201821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外置 感应器 安装 组件 具有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外置感应器的安装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车辆外置感应器的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安装至车辆的外置安装口,且安装壳具有与外置安装口对应的感应口,外置感应器设置于安装壳的内部与感应口对应的位置,安装壳的第一端悬挂至外置安装口的第一侧,安装壳的第二端卡接于外置安装口的第二侧,且安装壳能够在外力撞击作用下脱离外置安装口的第二侧,并绕着第一端向外置安装口的内部翻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外置感应器的安装组件,不仅能够将车辆外置感应器稳定的安装至车辆的外置安装口,还能够在车辆的外置安装口受到撞击时带动外置感应器向车辆的内部翻转,以此降低外置感应器在车辆的撞击过程中被损坏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外置感应器的安装组件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传统车辆和智驾车辆一般都设置有外置感应器,如外置摄像头、声波雷达感应器和毫米波雷达感应器等,外置感应器能够辅助用户驾驶车辆,但是,字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外置感应器在车辆的撞击过程中容易被损坏,影响外置感应器的正常工作。而且,GB17354低速碰撞的新法规标准增加了对摄像头在碰撞中不能损坏的要求,但是,目前量产的车型很少考虑对外置感应器的碰撞保护,导致现有车型的外置感应器既不合规,也不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车辆上的外置感应器容易被碰撞损坏的技术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外置感应器的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安装壳,安装壳安装至车辆的外置安装口,且安装壳具有与外置安装口对应的感应口,外置感应器设置于安装壳的内部与感应口对应的位置,安装壳的第一端悬挂至外置安装口的第一侧,安装壳的第二端卡接于外置安装口的第二侧,且安装壳能够在外力撞击作用下脱离外置安装口的第二侧,并绕着第一端向外置安装口的内部翻转。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车辆外置感应器的安装组件,不仅能够将车辆外置感应器稳定的安装至车辆的外置安装口,还能够在车辆的外置安装口受到撞击力时带动外置感应器向车辆的内部翻转,以此减少外置感应器在车辆的撞击过程中被损坏的现象。
具体地,通过本申请实施例的安装组件能够将外置感应器的一端悬挂,并将外置感应器的另一端卡接,从而使外置感应器能够在碰撞事故中利用撞击力通过安装组件脱离卡接约束,然后在安装组件的带动下绕着悬挂端向车辆的内部翻转,以此减少外置感应器在车辆的撞击过程中与外部撞击器接触被撞坏的现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置安装口设置于车辆的外壳,安装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外壳的内壁并位于外置安装口的第一侧的铰接座,安装壳的第一端设置有与铰接座转动连接的挂耳。
在一些实施例中,铰接座包括两个间隔设置的半椭圆形支架,安装壳的设置有分别与两个半椭圆形支架转动连接的两个挂耳,且两个半椭圆形支架设置为与外壳一体成型。
在一些实施例中,车辆的内部设置有与外置安装口对应的保险杠,第一侧包括外置安装口的顶部或底部,第二侧位于外置安装口的与第一侧相对的一侧,铰接座设置于第一侧并位于保险杠的覆盖范围外。
在一些实施例中,安装壳的翻转半径为R,铰接座的长度为L,外壳与保险杠之间的距离为D,D-L>R。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置安装口设置于车辆的外壳,安装组件还包括设置于外壳的内壁并位于外置安装口的第二侧的悬臂,安装壳的第二端设置为卡接至悬臂。
在一些实施例中,悬臂设置有卡接槽,安装壳的第二端设置有与卡接槽配合的卡接凸起,安装壳通过卡接凸起推压卡接槽使悬臂发生形变从而脱离悬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集度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854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