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石墨烯取暖器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69403.3 | 申请日: | 202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46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4 |
发明(设计)人: | 唐飞;姚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雷格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3/02 | 分类号: | F24D13/02;F24D19/00;F24D19/06;F24D19/10;F24F8/30;F24F6/12 |
代理公司: | 合肥佰耀腾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76 | 代理人: | 黄李军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石墨 取暖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石墨烯取暖器,包括左支座以及右支座,左支座以及右支座之间连接有玻璃板和石墨烯发热层,石墨烯发热层设置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并与其中的一块进行涂覆连接,左支座内部设置有对空气进行净化的负离子发生器和对空气进行湿润的空气加湿器,右支座内部设置有对石墨烯发热层进行运行控制的电控电路板。本实用新型通过石墨烯加热技术对玻璃板进行加热,实现了对室内进行加热取暖的目的,而通过在取暖器上设置负离子发生器以及空气加湿器,则实现了通过负离子发生器进行产生高浓度负离子,从而对空气进行杀菌消毒和净化,同时也便于对空气进行加湿,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湿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墨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石墨烯取暖器。
背景技术
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力学特性,在材料学、微纳加工、能源、生物医学和药物传递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石墨烯发热利用的是其优良的导热性和导电性,石墨烯作为发热材料,通电后其内部的自由电子发生定向移动并与碳原子发生碰撞,将获得的电能转化为热能,同时石墨烯通电后被激发,自身会产生5-14um的远红外线将热量以平面的方式均匀地辐射到周围空间,然后由周围物体散发辐射热,达到传热效果。因此,石墨烯发热具有升温快、功率稳定、使用寿命长、发热更加均匀和安全。
现有技术中,所使用的取暖器如电取暖扇、空调等,其加热原理采用的是直接电加热技术,既通过对金属棒或金属丝进行直接加热,并通过金属棒或金属丝的散热来实现室内取暖的目的,然而此种加热方式加热功率高,耗电量大,而且其功能性较单一,使用局限性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多功能石墨烯取暖器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提供了一种多功能石墨烯取暖器,包括左支座以及右支座,所述左支座设置在右支座一侧,且在左支座以及右支座之间连接有玻璃板和石墨烯发热层,所述石墨烯发热层设置在两块玻璃板之间,并与其中的一块进行涂覆连接,所述左支座内部设置有对空气进行净化的负离子发生器和对空气进行湿润的空气加湿器,所述右支座内部设置有电控电路板;
所述电控电路板用于对石墨烯发热层、负离子发生器以及加湿器进行控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支座以及右支座对应侧均开设有开口槽,所述玻璃板外端部匹配设置在开口槽内,并通过粘接剂粘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支座前侧设置有左活动盖,且左活动盖通过凸轮与左支座转动连接,且左活动盖由网格板制造。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右支座前侧设置有右活动盖,且右活动盖通过凸轮与右支座转动连接,且右活动盖上镶嵌固定有显示面板和对电控电路板进行散热的散热网;
所述显示面板用于显示温度、湿度、PM2.5、甲醛浓度以及VOC浓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支座左侧以及右支座右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支座左侧面镶嵌固定有方便空气进出的进风窗,且左支座左下方插接有将水雾排出到左支座外侧的出气管,且出气管的一端与空气加湿器的水雾排出口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支座内部一体连接有分别对负离子发生器和空气加湿器进行限位的限位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左活动盖以及右活动盖上均插接有旋钮,且旋钮分别与左活动盖以及右活动盖转动连接,所述旋钮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挡片,且挡片位于左活动盖以及右活动盖的前后两侧,同时后侧的挡片伸入左支座以及右支座内,前侧的挡片位于左支座以及右支座的前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雷格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雷格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6940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