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注水内窥镜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67223.1 | 申请日: | 202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97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姜道明;高伟;张剑;褚义彬;张学新;吴向阳;李忠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 | 分类号: | A61B1/00;A61B1/015 |
代理公司: | 辽宁中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61 | 代理人: | 张姣姣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大***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水 内窥镜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注水内窥镜,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可注水内窥镜包括送水机构,可注水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本体、送水管组件、金属衬管、方形开口和弹性胶套;通过弹性胶套将送水管组件固定在内窥镜本体的外侧,并将送水管组件与送水机构相连通,以实现通过内窥镜本体对患处进行检查及观测之外,还能通过送水管组件实现喷水功能,从而实现对患处进行喷水,以将残留血液和脓液等进行清理,以提升内窥镜本体对患处检查及观测效果。通过使至少部分弹性胶套嵌入金属衬管侧壁上的方形开口,并使弹性胶套与内窥镜本体相贴合,以实现在确保金属衬管对内窥镜本体保护的前提下,使弹性胶套与金属衬管相卡接,避免弹性胶套与金属衬管发生相对位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内窥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注水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相关技术中,内窥镜是一种微创手术器械,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或几毫米的细小创口对人体内部病变部位进行检查或治疗,对减少手术伤口的痊愈时间和避免术后感染起到重要作用。
当内窥镜对患处检查及观测时,如果患处残留血液和脓液等,将会影响内窥镜对患处检查及观测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当内窥镜对患处检查及观测时,如果患处残留血液和脓液等,将会影响内窥镜对患处检查及观测效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注水内窥镜,采用弹性胶套将送水管组件固定在内窥镜本体的外侧,并将送水管组件与送水机构相连通,以实现通过内窥镜本体对患处进行检查及观测之外,还能通过送水管组件实现喷水功能,从而实现对患处进行喷水,以将残留血液和脓液等进行清理,以提升内窥镜本体对患处检查及观测效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可注水内窥镜,可注水内窥镜包括送水机构,可注水内窥镜包括:内窥镜本体、送水管组件、金属衬管、方形开口和弹性胶套;送水管组件位于内窥镜本体的一侧,且送水管组件与送水机构相连通;金属衬管套装在内窥镜本体的外侧;方向开口设置在金属衬管的侧壁上;弹性胶套为弹性体,弹性胶套内设置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送水管组件穿过第一通孔,金属衬管穿过第二通孔;其中,至少部分弹性胶套嵌入方形开口内,且弹性胶套与内窥镜本体相贴合。
另外,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种可注水内窥镜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为半圆形通孔,第二通孔为圆形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相连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送水管组件包括:第一送水管、过度部和第二送水管;第一送水管的一端与送水机构相连通;过度部呈梯形,过度部的大直径端与第一送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通,且至少部分过度部嵌入第一通孔内;第二送水管与过度部的小直径端相连通,且第二送水管穿过第一通孔。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可注水内窥镜还包括:固定夹和固定开口;固定夹内设置有第一固定槽和第二固定槽,送水管组件穿过第一固定槽,内窥镜本体穿过第二固定槽;固定开口设置在固定夹的侧壁上,且固定开口位于内窥镜本体的一侧;其中,固定夹为塑料体。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固定槽与第二固定槽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注水内窥镜,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为:
1.通过弹性胶套将送水管组件固定在内窥镜本体的外侧,并将送水管组件与送水机构相连通,以实现通过内窥镜本体对患处进行检查及观测之外,还能通过送水管组件实现喷水功能,从而实现对患处进行喷水,以将残留血液和脓液等进行清理,以提升内窥镜本体对患处检查及观测效果。通过使至少部分弹性胶套嵌入金属衬管侧壁上的方形开口,并使弹性胶套与内窥镜本体相贴合,以实现在确保金属衬管对内窥镜本体保护的前提下,使弹性胶套与金属衬管相卡接,避免弹性胶套与金属衬管发生相对位移,还能增大弹性胶套与内窥镜本体之间的摩擦力,以避免弹性胶套与内窥镜本体发生相对位移,进而实现通过弹性胶套将送水管组件固定在内窥镜本体的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未经沈阳沈大内窥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672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通用型夹具及加工设备
- 下一篇:一种带钢轧辊自动探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