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互吸铆压式环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65553.7 | 申请日: | 2023-0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29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华伟;奉林晚;刘源;冉扬洲;尹久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P1/38 | 分类号: | H01P1/38 |
代理公司: | 成都市熠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90 | 代理人: | 杨金涛 |
地址: | 621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互吸铆压式 环行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互吸铆压式环行器,属于涉及磁性元器件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使用两个小尺寸永磁体,代替原有一个大尺寸的永磁体,解决了器件因安装距离较近产生互吸的问题,元器件在电路板上布局不再受其约束;使用防互吸铆压式环行器,元器件在电路板上的布局可以更密集,更利于小型化的同时,成本也会得到降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磁性元器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互吸铆压式环行器。
背景技术
随着5G通信的发展,小型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这不仅要求器件的尺寸越来越小,同时,各个元器件在电路板上的布局也会越来越密集。
其中,铆压式环行器是一类目前常用的磁性器件。现有铆压式环行器通常采用的如图1所示的结构,包括一个腔体1、一个插针介质套组件2、一个锶恒磁3、两个接地板4、两个旋磁基片5、一个中心导体6、一个永磁体7、一个或者多个补偿片8和一个盖板9。
如前所述的,环行器一般采用锶恒磁和永磁体两片磁体提供磁场,锶恒磁用于提供可调节磁场,永磁体用于提供恒定磁场。同等大小的锶恒磁和永磁体,永磁体的磁场较强,且器件频率越高,使用的永磁体厚度越厚。
由于铆压式环行器腔体壁厚较薄,漏磁比较严重,尤其是两个或者多个铆压式环行器安装距离较近时,器件之间的静磁场变大,产生互吸现象。当多个环行器机贴焊接时,器件布局不合理焊接前就会互吸在一起;即使手动焊接在电路板上,互吸也会影响器件的性能。即对于铆压式环行器这类磁性器件,布局较近必将产生磁场互吸效应,因此降低环行器之间的磁吸效应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为满足使用需求,现有铆压式环行器不得不把器件布置的较远,导致电路板尺寸随之增大,无法满足小型化需求,因此需要更加适合未来发展的防互吸铆压式环行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防互吸铆压式环行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
一种防互吸铆压式环行器,包括腔体、插针介质套组件、永磁体、两个接地板、两个旋磁基片、一个中心导体、一个锶恒磁、两个补偿片和一个盖板,所述永磁体为两个,分别为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其中,所述第一永磁体位于插针介质套组件内,所述第二永磁体位于锶恒磁的正下方。
发明人通过大量研究发现:互吸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永磁体太厚,导致器件之间静磁场太强。本实施案例中使用了两个永磁体和一个锶恒磁,打破了传统环行器只使用一个永磁体和一个锶恒磁的设计方法。原有的一个永磁体分成了两个永磁体,有效的避免了单个永磁体磁场过强,漏磁较多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采用两个永磁体和一个锶恒磁,且两片永磁片在满足提供磁场的情况下尽可能薄,两个永磁体厚度和直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厚度大于插针介质套组件的套环厚度。即第一永磁体嵌入插针介质套组件的套环内,尤其优选第一永磁体厚度比插针介质套组件的套环厚0.1mm左右,使得大部分永磁体被插针介质套组件包裹住,同时厚0.1mm左右保证了永磁体和上下零件接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厚度小于第一永磁体的厚度。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永磁体紧贴锶恒磁。即第二永磁体与锶恒磁紧邻放置,中间不放置其他零件,使得磁场更加集中,有效减薄了磁体厚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使用两个小尺寸永磁体,代替原有一个大尺寸的永磁体,解决了器件因安装距离较近产生互吸的问题,元器件在电路板上布局不再受其约束;使用防互吸铆压式环行器,元器件在电路板上的布局可以更密集,更利于小型化的同时,成本也会得到降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铆压式环行器的爆炸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未经西南应用磁学研究所(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655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
- 下一篇:尾灯壳体结构、用于汽车的尾灯模块及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