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创口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165541.4 | 申请日: | 2023-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843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16 |
| 发明(设计)人: | 何楚珊;罗晓琴;陈晓瑜;李惠丽;王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任洁芳 |
| 地址: | 519099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创口 保护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创口保护装置,包括基座、凝胶层、气囊层及固定单元,凝胶层的底端、气囊层的底端分别围设且固定于基座顶部,且两者位于基座的同侧;气囊层设置于凝胶层的内侧且气囊层的外壁与凝胶层的内壁抵接,气囊层的高度大于凝胶层的高度;基座的相对两侧均设置固定单元以将基座固定于创口位置。该创口保护装置创口位置受到外部物体挤压撞击后,气囊层能够更好地减缓所受到的冲击;基座的侧边受到冲击后,通过凝胶圈与气囊圈之间冲击力的传递与两者的配合,轮流对外部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防护,从而减小基座所受的压力,尽量避免对创口位置的冲击,避免造成创口破裂,提高对创口位置的保护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创口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创口是皮肤及其深部组织连续性中断所形成的裂口,各种机械外力都会形成,其大小、形状与外力性质、损伤部位、作用方向有关。皮肤出现创口后,需要先使用纱布进行止血包扎,同时需要保护装置对创口处进行防护处理。
创口保护装置在使用时,一般通过将基座稳固在创口的外侧而对创口防护处理,现有技术中创口保护装置与外部物体撞击后,大多无法减缓物体与皮肤之间的撞击力,从而导致包扎后的创口破裂,严重影响创口的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创口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保护装置与外部物体撞击后皮肤与物体之间撞击力无法减缓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创口保护装置,包括基座、凝胶层、气囊层及固定单元,所述凝胶层的底端、所述气囊层的底端分别围设且固定于所述基座顶部,且两者位于所述基座的同侧;所述气囊层设置于所述凝胶层的内侧且所述气囊层的外壁与所述凝胶层的内壁抵接,所述气囊层的高度大于所述凝胶层的高度;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所述固定单元以将所述基座固定于创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创口保护装置还包括进气单元,所述进气单元连通所述气囊层以对所述气囊层充气;所述进气单元包括底板、打气筒及输送结构,所述底板固定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打气筒安装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输送结构连通,所述输送结构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气囊层。
进一步地,所述输送结构包括进气管、传输管及单向阀,所述进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打气筒,另一端连通所述传输管;所述传输管与所述气囊层连通;所述单向阀设置于所述传输管内以控制气体单向传输至所述气囊层。
进一步地,所述传输管贯穿所述凝胶层连通所述气囊层。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所述气囊层围设的区域内形成有透气孔,所述创口保护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无纺布层,所述无纺布层铺设于所述基座上所述气囊层围设的区域内,所述基座的顶部和/或底部设置所述无纺布层。
进一步地,所述透气孔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透气孔在所述基座上所述气囊层围设的区域内均匀布设。
进一步地,所述基座上所述气囊层围设的区域两侧均铺设所述无纺布层。
进一步地,所述创口保护装置还包括排气管和封闭塞,所述排气管的一端连通所述气囊层,另一端与所述封闭塞连接以封闭所述排气管。
进一步地,所述封闭塞包括本体和旋转盖,所述旋转盖设置于所述本体的自由端,所述旋转盖的周侧形成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包括弹性带及设置于所述弹性带端部的连接部,所述基座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所述弹性带,对应所述弹性带上的所述连接部连接以将所述基座固定于所述创口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未经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655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灌溉水渠水量控制闸门
- 下一篇:一种立体速干衣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