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调式激光对针传感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320149718.1 | 申请日: | 2023-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93700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18 |
发明(设计)人: | 黄钰文;王国安;谢国栋;孙久春;吴伟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伯森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8/20 | 分类号: | G01V8/20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刘召民 |
地址: | 518126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式 激光 传感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激光对针传感器结构,包括信号端、底板和外壳,所述外壳可拆卸安装在底板上,所述信号端设于底板和外壳之间;所述信号端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一一对应。所述信号端通过支架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支架设有用于放置信号端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至少设有一个顶丝孔,通过顶丝旋入所述顶丝孔以调节信号端的发射或接收角度,实现调焦。本装置的主体与外壳分开设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使得传感器可进行售后维护,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光学调焦模块的结构设计,使得产品的测量精度和本身的重复精度的良品率得到提升,品质更进一步。减少了人员劳动强度,维护更加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对针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可调式激光对针传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对射式激光传感器是一种利用激光技术进行测量的传感器,其发射端发出红外线,接收端接收,有物体经过光线切断,便输出信号。现有的激光对针传感器能达到设计预期的功能。
例如202022505650.5提供的一种高灵敏度、高稳定性激光对针传感器,使用两组激光接收端和发射端来实现针头X、Y、Z三个维度位置的测量,并在测量前对激光器光强以及背景光进行校正。
但申请人认为仍存在以下不足:1.由于一体化设计,结构紧凑导致传感器本身无法进行售后维护。2.现有的结构设计无法进行光学调焦,导致测量的精度与产品的重复精度无法达到要求。3.目前整机装配出来的不良率达到百分之五十,作业强度提高,成本增加。4.由于接收端的结构设计导致产品在强磁的环境中工作时信号误触严重,无法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式激光对针传感器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调式激光对针传感器结构,包括信号端、底板和外壳,所述外壳可拆卸安装在底板上,所述信号端设于底板和外壳之间;所述信号端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和接收端一一对应;
所述信号端通过支架安装在底板上,所述支架设有用于放置信号端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顶丝孔,通过顶丝旋入所述顶丝孔以调节信号端的发射或接收角度,实现调焦。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包括第一发射端和第二发射端,所述接收端包括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所述第一发射端发出激光被第一接收端接收,所述第二发射端发出激光被第二接收端接收。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发射端和第二发射端相同;所述第一接收端和第二接收端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至少设有三个顶丝孔,两个所述顶丝孔的间隔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端包括发射镜筒,所述发射镜筒内部设有镜片和发射管,所述镜片在发射镜筒的前端,所述发射管在发射镜筒的尾端。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包括接收镜筒,所述接收镜筒内部设有接收管。
更进一步地,所述接收端的接收镜筒的材质为赛钢。
更进一步地,所述信号端对应的外壳处设有供激光通过的通孔,所述通孔上设有尾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装置的主体与外壳分开设计,提高产品的可靠性,使得传感器可进行售后维护,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增加光学调焦模块的结构设计,使得产品的测量精度和本身的重复精度的良品率得到提升,品质更进一步。产品在强磁的工作环境中也可以稳定的工作。整个产品的资源利用率明显增加,并且结构更改后安装方便、减少了人员的劳动强度,维护更加的简单。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伯森技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海伯森技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4971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