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热与核电站冷却水综合储能利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320122784.X | 申请日: | 2023-02-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860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 发明(设计)人: | 武明辉;梁海军;王延欣;王婷灏;马春红;张世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21D9/00 | 分类号: | G21D9/00;G21C1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廉莉莉 |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热 核电站 冷却水 综合 利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热与核电站冷却水综合储能利用装置,涉及核能选址与地热能利用综合技术领域,包括:地下热储单元;核电厂单元,通过第一地下水循环单元和换热单元与地下热储单元连接;用热单元,通过第二地下水循环单元与地下热储单元连接;该利用装置可以同时减小核电对环境的热污染,提高核电的综合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核能选址与地热能利用综合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地热与核电站冷却水综合储能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核电是高效低碳的清洁能源,由现有核电站通常设计可知,压水堆核电站一般设计有三个回路来保持核电的正常工作。一回路中的冷却介质一般叫冷却剂或慢化剂,是加压的轻水,由于与堆芯接触,所以会带有放射性,它负责把核裂变产生的热能带出传送给二回路,只在反应堆内部循环;二回路中的冷却水与普通火电厂的循环水作用相当,把从一回路获得的热能以蒸汽推动汽轮机做功的形式把热能转化为电能,也不存在放射性;三回路是核电站的最终热阱,对二回路进行发电做功后的乏汽进行进一步冷却,确保一回路和二回路的安全运行。一般会采用经过过滤的海河水,再排放回沿海或沿河,排放的水不含放射性,但由于排出了二回路中多余的热量,所以相对排放环境是存在热污染的。
因此目前核电一般选址在海边或河边,利用大量的海、河水作为核电三回路的冷却水,三回路的冷却水因消耗了大量的核能等原因导致核电厂的综合利用效率一般在30%~35%之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地热与核电站冷却水综合储能利用装置,该利用装置可以同时减小核电对环境的热污染,提高核电的综合利用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热与核电站冷却水综合储能利用装置,包括:
地下热储单元;
核电厂单元,通过第一地下水循环单元和换热单元与所述地下热储单元连接;
用热单元,通过第二地下水循环单元与所述地下热储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地下水循环单元和所述第二地下水循环单元之间距离大于500m。
可选地,所述地下热储单元与地下储层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地下水循环单元包括多个第一生产井和多个第一回灌井。
可选地,所述第二地下水循环单元包括多个第二生产井和多个第二回灌井。
可选地,所述第一生产井、所述第二生产井、所述第一回灌井和所述第二回灌井为直井、斜井或水平井中任意一种形式。
可选地,还包括两个地下水处理单元,所述地下水处理单元分别与所述核电厂单元和所述用热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核电厂单元包括冷却子单元,所述冷却子单元与第一地下水循环单元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地下水循环单元与冷却塔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监测单元,所述监测单元与所述第一地下水循环单元和所述第二地下水循环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地热与核电站冷却水综合储能利用装置,其有益效果在于:该利用装置中实现了核电厂单元在发电做功后的乏汽热能的存储,并且对低温地热田的有效改造与利用,还实现了核电厂单元中废弃热量的跨季节存储与利用,提高了核电厂能量的综合利用率,极大的降低了核电厂的热污染。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在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相同的参考标号通常代表相同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石化新星(北京)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12278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