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角度可调式卧式加工中心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74955.6 | 申请日: | 2023-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8984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9 |
发明(设计)人: | 魏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青一特机床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11/00 | 分类号: | B23Q11/00;B23Q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角度 调式 卧式 加工 中心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角度可调式卧式加工中心,属于加工中心领域,其包括机架、用于放置刀具的刀架和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作台,机架上设有用于调节刀架位置的第一调节组件,刀架与第一调节组件相连接,机架上设有用于调节工作台的第二调节组件,工作台通过工作架与第二调节组件相连接,工作台与工作架之间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工作台之间设有隔震组件。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调节工件与刀具之间的位置,以便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此时隔震组件吸收刀具对工件造成的冲击力,降低了工件与工作台之间发生相对位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加工中心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角度可调式卧式加工中心。
背景技术
带有刀库的数控铣床成为加工中心,加工中心以主轴的状态分为卧式加工中心和立式加工中心,其中主轴为水平状态的为卧式加工中心,而主轴为垂直状态的为立式加工中心。
相关技术中,卧式加工中心一般包括三个直线运动坐标轴加一个工作台回转轴,操作人员将工件夹持在工作台上,按照程序自行选择不同的刀具,再根据给定的程序逐个对不同的表面进行加工,从而完成工件的加工。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刀具转动时的轻微震动使得工件以及工作台跟随震动,此时易导致卧式加工中心的加工精度以及稳定性下降,故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改善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角度可调式卧式加工中心。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角度可调式卧式加工中心,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角度可调式卧式加工中心,包括机架、用于放置刀具的刀架和用于放置工件的工作台,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调节刀架位置的第一调节组件,所述刀架与第一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机架上设有用于调节工作台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工作台通过工作架与第二调节组件相连接,所述工作台与工作架之间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工作台之间设有隔震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将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再选取对应的刀具固定在刀架上,再使用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调节工作台与刀架之间的位置,以便刀具对工件进行加工。在加工的过程中,隔震支座吸收工件受到的冲击力,使得工作台不易振动,降低了加工过程中刀具与工件之间出现偏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刀具加工工件时的准确度。
优选的,所述隔震组件包括隔震块和隔震板,所述工作台靠近支撑板的一侧开设有隔震槽,所述隔震块与隔震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隔震槽中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隔震块相连接、另一端与隔震槽的内壁相连接,所述隔震板的一端与隔震块相铰接、另一端与支撑板靠近工作台的一侧相铰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时,刀具与工件接触并使得工件受到部分冲击力,工件将冲击力传导至工作台上,再通过工作台传导至隔震板上,使得隔震板朝向支撑板转动,支撑板带动隔震块移动,隔震块挤压弹簧并使得弹簧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下,进一步吸收了部分冲击力,使得冲击力不易对工件和工作台造成影响,降低了工件与刀具之间出现偏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操作人员对工件加工时的精度。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与支撑板之间设有隔震支座,所述隔震支座的一端与工作台相连接、另一端与支撑板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隔震支座进一步吸收传导至工件和工作台上的冲击力,进一步降低了工件与刀具之间偏移的可能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与工作架转动连接,所述工作架上沿竖直方向开设调节孔,所述调节孔中转动连接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与调节孔的内壁螺纹连接,所述支撑板靠近工作架的一端开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中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调节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调节块与支撑板的转动轴相对设置,所述调节杆远离工作架的一端与调节块球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青一特机床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青一特机床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749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