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胎外模具电磁感应加热硫化电磁模套及装备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71257.0 | 申请日: | 2023-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9214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寻尚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塑能节能装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06 | 分类号: | B29D30/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模具 电磁感应 加热 硫化 电磁 装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轮胎外模具电磁感应加热硫化电磁模套及装备,电磁模套整体为圆柱形,紧贴外模具外模套外侧设置,所述电磁模套包括:由外至内分别设置的外壳、磁条、保温棉、多组线圈和高温纸。电磁模套合理缠绕电磁线圈,硫化时通过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感应效应实现外模具加热,相比于传统硫化工艺,电磁感应加热硫化工艺硫化周期更短,温度均匀性更好,节能效果显著。电磁感应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量集中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轮胎外模具电磁感应加热硫化电磁模套及装备。
背景技术
目前,轮胎定型硫化机外模具的内轮廓决定着轮胎成品的几何形状和参数。现有的轮胎硫化技术对于外轮廓取决于活络模加热,目前活络模硫化过程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传统加热方式需要大量管路运送硫化内压介质,热能在运输过程中被大量消耗,加热时间较长,同时还存在管道的泄漏问题;
第二,轮胎的胎肩相比于胎侧和胎冠等较薄的部位需要更高的温度,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热量被均匀的传递给胎坯,胎坯各处受热并无差异,当胎肩和胎圈完成硫化时,胎侧和胎冠已经严重过硫化,大大降低轮胎性能;
第三,传统加热存在复杂的蒸汽管道,维修成本较高,而且硫化轮胎时间较长且质量分布不均匀。
为此,提出一种轮胎外模具电磁感应加热技术,电磁模套和上下热板合理缠绕电磁线圈,硫化时通过高频交变电流,利用电磁感应效应实现外模具加热。相比于传统硫化工艺,电磁感应加热硫化工艺硫化周期更短,温度均匀性更好,节能效果显著。电磁感应加热具有加热速度快、热量集中的特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蒸汽加热过程冷凝水沉积造成温度不均匀、蒸汽管路复杂、维修成本高和加热过程缓慢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能源消耗少、硫化周期短、产品精度高的轮胎外模具电磁感应加热硫化电磁模套及装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轮胎外模具电磁感应加热硫化电磁模套,所述电磁模套整体为圆柱形,紧贴外模具外模套外侧设置,所述电磁模套包括:由外至内分别设置的外壳、磁条、保温棉、多组线圈和高温纸。
其中,所述电磁模套在圆周方向竖直分成四部分,各部分之间通过合页和拉扣相连。
其中,所述外壳为云母板,由角码通过铆钉连接;若干磁条沿所述外壳的内侧圆周方向铺设。
其中,所述磁条分为4层,分别由两层云母板隔开。
其中,所述保温棉内侧分布有三组线圈,其中,中间线圈较两侧线圈大;所述电磁模套和外模具上分布有三个探温针孔。
其中,所述外模具外模套的顶部设有上盖板,底部设有底座,所述外模具外模套的内侧分别设置有弓形座、花纹块、上下侧模、上下模,所述弓形座与外模套之间设有导向条,导向条与所述外模套之间设有减摩板;所述上盖板上所有调节环,所述外模套与调节环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弓形座和花纹块通过螺钉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轮胎外模具电磁感应加热硫化装备,包括:电磁模套、探温针、温控器和电磁线圈电源,其中:
所述电磁模套为如上所述的电磁模套;
所述温控器分别与电磁线圈电源、线圈及探温针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电源还与所述探温针连接;
所述探温针,用于监测外模具温度,将温度监测结果通过电磁线圈电源反馈到温控器;
所述温控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监测结果判断是否继续加热。
其中,所述电磁模套在圆周方向竖直分成四部分,每一部分配置对应的线圈、温控器和电磁线圈电源。
其中,所述线圈的分布方式包括以下至少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塑能节能装备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塑能节能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7125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泥回转窑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防伪不干胶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