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氨氮吹脱吸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61174.3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099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桂发;杨斌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科晶环保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0 | 分类号: | C02F1/20;B01D53/18;B01D53/14;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苏州佳捷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16 | 代理人: | 石俊飞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氨氮吹脱 吸收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氮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氨氮吹脱吸收系统,包括吹脱塔、吸收塔、除雾塔,将吹脱塔、吸收塔、除雾塔进行串联的循环管路,以及风机;通过设置吹脱塔、吸收塔和除雾塔,使得氨氮废水中的氨分子先在吹脱塔中进行吹脱,然后在吸收塔中与硫酸进行充分反应生产硫酸铵后进行结晶回收,吹脱效果好。风机通过循环管路串联在吹脱塔与除雾塔间,采用循环管道进行循环,密封性能好,提升安全性能以及环保。吹脱塔设有吹脱进风口、吹脱出风口,吹脱出风口设于吹脱塔顶端,吹脱进风口与吹脱出风口间依次设有第一吹脱填料层、第一吹脱喷淋装置、第二吹脱填料层、第二吹脱喷淋装置、吹脱除雾层、吹脱塔顶填料层,进行净化处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氨氮废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氨氮吹脱吸收系统。
背景技术
氨氮废水主要来源于化肥、焦化、石化、制药、食品、垃圾填埋场等,大量氨氮废水排入水体不仅引起水体富营养化、造成水体黑臭,给水处理的难度和成本加大,甚至对人群及生物产生毒害作用,针对氨氮废水的处理方法有生物法、物化法等。
吹脱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氨氮具挥发性的特点,采用溶液中氨氮的实际浓度与确定条件下平衡浓度间存在差异的办法,在碱性条件下使用空气进行吹脱。由于废水外气相环境的氨浓度总是小于吹脱出水气相中的平衡浓度,离子态铵转化为分子态氨,调节废水pH至碱性,通入空气后,废水中溶解的气体和挥发性溶质不断地穿过气液界面进入气相,使废水中的氨得以脱除。但是目前的单级吹脱或者双吹脱循环存在的问题是氨氮去除效果较差,吹脱时间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吹脱效率高、处理效果好的氨氮吹脱吸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氨氮吹脱吸收系统,包括吹脱塔、吸收塔、除雾塔,将吹脱塔、吸收塔、除雾塔进行串联的循环管路,以及风机;所述风机通过循环管路串联在吹脱塔与除雾塔间;所述吹脱塔设有吹脱进风口、吹脱出风口,所述吹脱出风口设于吹脱塔顶端,所述吹脱进风口设于吹脱塔的侧面靠近底部的位置,所述吹脱进风口与吹脱出风口间依次设有第一吹脱填料层、第一吹脱喷淋装置、第二吹脱填料层、第二吹脱喷淋装置、吹脱除雾层、吹脱塔顶填料层;还包括用于盛放氨氮废水的水箱、安装在水箱上的吹脱喷淋泵,将吹脱水泵出液口与第一吹脱喷淋装置、第二吹脱喷淋装置连接的氨氮废水管道。
进一步的是:所述吸收塔设有吸收进风口、吸收出风口,所述吸收进风口通过循环管路与吹脱出风口连通;所述吸收塔的吸收进风口与吸收出风口间依次设有吸收第一填料层、吸收第一喷淋装置、吸收第二填料层、吸收第二喷淋装置、吸收除雾层、吸收塔顶填料层;还包括用于盛放硫酸的硫酸箱、安装在硫酸箱上的吸收喷淋泵,将吸收喷淋泵出液口与第一吸收喷淋装置、第二吸收喷淋装置连接的硫酸管道。
进一步的是:所述除雾塔设有除雾出风口、除雾进风口,所述除雾塔的除雾进风口与除雾出风口间设有缓冲除雾层、在塔顶设有塔顶除雾层。
进一步的是:所述吹脱塔、吸收塔、除雾塔分别设有多个视窗。
进一步的是:所述水箱设有进水口和溢流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硫酸箱设有用于监测循环液PH值的吸收PH感应计。
进一步的是:所述硫酸箱设有进液口和溢流口。
进一步的是:所述硫酸箱还设有用于观看硫酸量的液位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吹脱塔、吸收塔和除雾塔,使得氨氮废水中的氨分子先在吹脱塔中进行吹脱,然后在吸收塔中与硫酸进行充分反应生产硫酸铵后进行结晶回收,吹脱效果好;采用循环管道进行循环,工作中气体不会泄漏,提升了安全性能以及环保。采用除雾塔对气体中大液滴进行收集,提升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吹脱塔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科晶环保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科晶环保塑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6117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头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
- 下一篇:换向器外圆加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