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炉顶上升管氮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51041.8 | 申请日: | 2023-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9546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坤;王建忠;呼成仁;薛云刚;李殿军;李建新;路治华;李成洲;薛海兵;王海龙;贾龙;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内蒙古广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7/06 | 分类号: | C10B27/06;C10B4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兴科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60 | 代理人: | 刘洪涛 |
地址: | 016000 内蒙古自治***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炉顶 上升 管氮封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顶上升管氮封装置,包括上升管,所述上升管顶部出口处设有密封法兰,所述密封法兰上放置有上升管盖,所述上升管盖外侧环形设有氮封装置,所述氮封装置可通过氮气来对上升管密封,所述氮封装置包括气封机构、进气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所述气封机构可设置在上升管盖外侧边缘处或者密封法兰上,所述气封机构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所述进气机构可环形多点注入氮气到气封机构内,本实用新型通过氮封装置的设置,既可以有效的提高上升管的密封效果,解决了每个上升管水封槽水满溢出和漏荒煤气的问题,避免了对焦炉炉体损害,影响焦炉寿命,同时也可以有效的简化操作程序,并且还能减少资源的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炉顶上升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炉顶上升管氮封装置。
背景技术
焦炉上升管的密封通常是采用水密封装置,目前焦化行业中较普遍采用人工控制补充水的方法,以保证液位,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工人劳动强度大:其次是水位不易控制,造成密封效果不好而漏煤气,或者水满溢出,对焦炉炉心损害,影响焦炉寿命;第三用水量很大,造成水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炉顶上升管氮封装置,用以克服现有技术焦化行业中较普遍采用人工控制补充水的方法,以保证液位,但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工人劳动强度大:其次是水位不易控制,造成密封效果不好而漏煤气,或者水满溢出,对焦炉炉心损害,影响焦炉寿命;第三用水量很大,造成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炉顶上升管氮封装置,包括上升管,所述上升管顶部出口处设有密封法兰,所述密封法兰上放置有上升管盖,所述上升管盖外侧环形设有氮封装置,所述氮封装置可通过氮气来对上升管密封,所述氮封装置包括气封机构、进气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所述气封机构可设置在上升管盖外侧边缘处或者密封法兰上,所述气封机构上分别固定连接有进气机构和气压检测机构,所述进气机构可环形多点注入氮气到气封机构内,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固定在气封机构上,且可实时检测气封机构内的气压,防止气封机构内氮气气压小于焦炉上升管内的气压。
进一步地,所述气封机构包括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环形固定在上升管盖的外侧边缘处,所述弧形凹槽环可盖在密封法兰上,且弧形凹槽环与密封法兰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可提高弧形凹槽的密封性能,防止氮气泄露,所述弧形凹槽外侧面顶部固定有进气机构,且进气机构通过多个连接管与弧形凹槽固定相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气封机构包括弧形凹槽和密封配重板,所述弧形凹槽环形固定在密封法兰上,所述密封配重板环形固定在上升管盖的外侧边缘处,所述密封配重板可封盖住弧形凹槽,所述密封配重板与弧形凹槽之间设有密封机构,所述密封机构可提高弧形凹槽的密封性能,防止氮气泄露,所述密封配重板顶部外侧固定有进气机构,且进气机构可通过多个连接管与弧形凹槽相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进气机构包括环形导气管,环形导气管上环形等间距固定有多个连接管,所述环形导气管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氮气注入管,氮气注入管上固定有PCV阀,所述氮气注入管上固定连接有氮气储罐。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固定有单向阀。
进一步地,所述气压检测机构包括气压传感器、传输模块和报警器,所述气压传感器固定在气封机构内,所述气压传感器可检测到气封机构内气压变化,所述气压传感器与传输模块传输电连接,所述传输模块与报警器传输电连接,且传输模块和报警器分别固定在气封机构上。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机构包括第一密封模块和第二密封模块,所述第一密封模块可贴合插接到第二密封模块内形成迷宫密封,所述第一密封模块包括多个密封板,第二密封模块包括两个密封凹槽,且密封凹槽之间可贴合插入密封板,密封板两侧分别固定有密封橡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模块固定在弧形凹槽底端,第二密封模块固定在密封法兰顶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模块固定在密封配重板底部侧端上,第二密封模块固定在弧形凹槽顶端外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内蒙古广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内蒙古广聚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51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支架及电子雾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抗震紧固结构及混凝土含气量测定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