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临时排水保障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12808.6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1391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蒋文;范进;薛浩;杨建朋;刘永洁 | 申请(专利权)人: | 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6/02 | 分类号: | E21F16/02;B60B33/06;B01D29/56 |
代理公司: | 重庆千石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59 | 代理人: | 冷奇峰 |
地址: | 4000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临时 排水 保障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临时排水保障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焊接有卡杆,所述壳体的内腔且位于卡杆的顶部卡接有过滤板,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水泵,水泵的抽水端连通有第一连接软管;通过过滤板将泥水中的泥土等杂质过滤下来,过滤后的水则顺着过滤板的孔洞进入壳体的内腔,通过过滤网组件对壳体内腔的水进行二次过滤,将残留的泥土等杂质过滤器筛留,而过滤后的水则被水泵抽取,并输送至第二连接软管的内腔,这时工作人员,握住把手,将硬管放在外接储水桶内,进而将过滤后的水排至外接储水桶内腔,以供隧道施工使用,进而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并且不会浸透隧道内腔的墙体,减小墙体因被水浸透发生塌陷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领域,具体是一种隧道临时排水保障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是埋置于地层内的工程建筑物,是人类利用地下空间的一种形式,隧道可分为交通隧道、水工隧道、市政隧道、矿山隧道和军事隧道等。
现有的隧道在断层破碎带区段的施工方法为:在破碎松散岩体中超前钻孔,打入小导管并压注具有胶凝性质的浆液,浆液在注浆压力的作用下呈脉状快速渗入破碎松散岩体中,并将其中的空气、水分排出,使松散破碎体胶结、胶化,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抗渗阻水能力的以浆胶为骨架的固结体,从而提高围岩的整体性、抗渗性和稳定性;使超前小管棚与固结体形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壳体,在壳体的保护下进行开挖支护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由于断层破碎带围岩破碎、软弱,地下水丰富,围岩长时间浸泡,易造成围岩和支护坍塌或失稳,因此需要进行排水,为了实现排水,通过用小导管注浆堵水,安放小导管,在边墙处设置排水口和排水沟,通过排水口将拱顶和边墙的水引致排水沟。
然而单纯的排水沟并不能将隧道断层破碎带排出的泥水进行过滤,断层破碎带流水的水分中往往携带着大量的泥土,如果不进行过滤,排水沟很快就会泥土装满,进而影响排水工作,而且排水沟内的水无法回收利用,长期储存在排水沟内,会对隧道内的墙体造成损伤,具有墙体塌陷的危险,因此,针对以上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隧道临时排水保障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当前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临时排水保障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临时排水保障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焊接有卡杆,所述壳体的内腔且位于卡杆的顶部卡接有过滤板,所述壳体的正面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的抽水端连通有第一连接软管,所述第一连接软管远离水泵抽水端的一侧贯穿壳体并延伸至内腔的底部连通有过滤网组件,所述水泵的排水端连通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远离水泵排水端的一侧连通有第二连接软管,所述第二连接软管远离连接头的一侧连通有硬管,所述硬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把手。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底部的四角处均设置有阻尼杆,所述阻尼杆的上下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内侧且位于阻尼杆的外侧固定安装有减震弹簧,顶部所述安装板的顶部与壳体的底部固定安装,底部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滚轮。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顶部的一侧高与壳体顶部的另一侧,所述壳体内腔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挡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壳体的正面贴合有支架,所述水泵的底部和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支架的表面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腔卡接有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的背面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外部与壳体的正面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的顶部固定安装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远离支架的一侧与壳体的正面贴合,所述水泵位于防护板的内腔,所述防护板的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腔卡接有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的背面贯穿第二通孔并延伸至外部与壳体的正面螺纹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过滤板为不锈钢板,所述过滤板顶部的一侧开设有卡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128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五轴伺服机械手
- 下一篇:一种粗纱管齿形转换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