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有效
申请号: | 202320008587.5 | 申请日: | 2023-01-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9093621U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30 |
发明(设计)人: | 廖芸;肖红;马志民;何浩;王强;李伟红;蒋晓奇;易兵;姜滔;徐龙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41/015 | 分类号: | B22D41/015;B22D46/00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马强;王丽霞 |
地址: | 414022 湖南省岳***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感应 加热 中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所述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包括浇筑区、冲击区、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所述左侧通道在左侧连通所述浇筑区和冲击区,且所述左侧通道形成长度L1;所述右侧通道在右侧连通所述浇筑区和冲击区,且所述右侧通道形成长度L2,L1=L2,或者L1≠L2;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形成敞口朝向浇筑区的八字形结构,分别在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周围设置外部热源。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周围提供外部热源,补偿连铸过程中的热损耗,实现连铸过程的低过热度恒温浇铸,同时对流过通道的钢液进行箍缩,将钢液中的夹杂物及氧等挤出,借此提高连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冶炼连铸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
背景技术
在连续铸钢过程中,中间包在稳定钢水温度和过热度、促进夹杂物挤出,提高连铸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现有中间包如专利公告号CN101767196A公示的一种连铸电磁精炼加热装置,特别指一种中间罐旁通式双通道电磁精炼与加热装置。它包括中间罐、大包注入口和弧形通道,及环绕弧形通道安装的感应加热器,其中:弧形通道设置于大包注入口室的两侧,且连接大包注入室与中间罐浇注室,感应加热器铁芯环绕弧形通道设置。该结构的加热装置在连铸过程中将产生热损耗,不能有效去除弧形通道内的夹杂物,使连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能有效去除非金属夹杂物,提高连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其包括浇筑区、冲击区、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所述左侧通道在左侧连通所述浇筑区和冲击区,且所述左侧通道形成长度L1;所述右侧通道在右侧连通所述浇筑区和冲击区,且所述右侧通道形成长度L2,L1=L2,或者L1≠L2;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形成敞口朝向浇筑区的八字形结构,分别在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周围设置外部热源。
上述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的周围提供外部热源,补偿连铸过程中的热损耗,实现连铸过程的低过热度恒温浇铸,同时对流过通道的钢液进行箍缩,将钢液中的夹杂物及氧等挤出,借此提高连铸坯表面和内部质量。
优选的,L1和L2的长度范围为1200~2000mm。
优选的,所述左侧通道和右侧通道均为圆形通道,内径为φ80~φ180。
优选的,所述连铸感应加热中间包还包括左侧感应器和右侧感应器,所述左侧感应器在左侧位于浇筑区和冲击区之间,且所述左侧通道穿过所述左侧感应器;所述右侧感应器在右侧位于浇筑区和冲击区之间,且所述右侧通道穿过所述右侧感应器。
优选的,所述左侧感应器和右侧感应器形成敞口朝向冲击区的八字形结构。
在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感应器包括左侧线圈,所述右侧感应器包括右侧线圈,所述左侧线圈水平设置在左侧通道的下方,所述右侧线圈水平设置在右侧通道的下方。
优选的,所述左侧线圈的轴心线与左侧通道的轴心线在水平投影面上垂直,所述右侧线圈的轴向线与右侧通道的轴心线在水平投影面上垂直。
在另一种具体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左侧感应器包括左侧线圈,所述右侧感应器包括右侧线圈,所述左侧线圈竖向设置在左侧通道靠近浇筑区的旁侧,所述右侧线圈竖向设置在右侧通道靠近浇筑区的旁侧。
优选的,所述左侧线圈的轴心线与左侧通道的轴心线在一竖向投影面上垂直,所述右侧线圈的轴向线与右侧通道的轴心线在一竖向投影面上垂直。
优选的,所述左侧感应器和右侧感应器均为环形框架结构,所述左侧感应器呈环形布设在左侧通道的周围,所述右侧感应器呈环形布设在右侧通道的周围。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200085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3D打印椎体成形支撑螺钉
- 下一篇:一种组装方便的吸盘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