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融用户信息防护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947455.3 | 申请日: | 2023-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63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杨雪;郭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信通泰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21/62 | 分类号: | G06F21/62;G06Q40/06;G06Q10/0635 |
代理公司: | 深圳维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827 | 代理人: | 董凯特 |
地址: | 100089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融 用户信息 防护 方法 系统 终端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融用户信息防护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若目标敏感信息类超出业务操作请求对应的必要信息请求范围,则判断目标敏感信息类之间是否存在目标业务关联;若目标敏感信息类之间存在目标业务关联,则获取目标业务关联对应的风险业务场景作为金融用户信息风险反馈报告,并停止识别业务操作请求。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金融用户信息防护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提升金融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融用户信息防护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数字金融是将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应用到金融行业而产生的新产品、新服务和新业态,以及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将数字技术运用于流程改造和产品创新等,而且指金融业支持或服务于数字经济。
金融业务指金融系统办理的业务(Banking Business),按业务复杂程度和对网点依赖程度,金融业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传统业务,主要是靠大量分行网络、业务量来支持。另一类是复杂业务,如衍生产品、结构性融资、租赁、引进战略投资者、收购兼并上市等。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数字化金融化业务越来越多,金融业务的云端化处理越来越成熟,但由此带来的用户信息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在实际应用中,金融机构往往需要与各种第三方服务提供商合作,例如,支付处理、云服务、数据分析等。然而,这些第三方服务的安全性可能存在问题,如果他们遭到攻击,可能会导致金融用户的信息被泄露,从而导致金融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提升金融用户信息的安全性,本申请提供一种金融用户信息防护方法、系统、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金融用户信息防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第三方服务对应的资质相关信息;
若所述资质相关信息符合用户对应金融机构的安全关联标准,则获取所述第三方服务对应的用户授权项;
若所述用户授权项对应的授权信息符合预设用户敏感信息认定标准,则根据所述预设用户敏感信息认定标准划分所述授权信息,并生成对应的敏感信息类;
若业务操作请求涉及所述敏感信息类,则根据业务操作请求对应的请求参数标定出所述敏感信息类中对应的目标敏感信息类;
若所述目标敏感信息类未超出所述业务操作请求对应的必要信息请求范围,则判断所述目标敏感信息类对应授权策略是否处于验证通过状态;
若所述目标敏感信息类对应所述授权策略处于所述验证通过状态,则根据所述授权策略对应的验证记录,并结合所述业务操作请求生成对应的金融用户信息使用反馈报告;
若所述目标敏感信息类超出所述业务操作请求对应的所述必要信息请求范围,则判断所述目标敏感信息类之间是否存在目标业务关联;
若所述目标敏感信息类之间存在所述目标业务关联,则获取所述目标业务关联对应的风险业务场景作为金融用户信息风险反馈报告,并停止识别所述业务操作请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第三方服务的资质相关信息进行相关安全性分析,可预先确保第三方服务的安全可信度,然后根据预设用户敏感信息认定标准对用户授权项进行划分并生成对应的敏感信息类,以便后续对用户的金融敏感信息进行识别和处理,随即判断当前业务操作请求涉及的目标敏感信息类是否超出该业务操作请求对应的必要信息请求范围,若未超出,则说明当前业务操作请求处于正常访问状态,为了实时记录金融用户信息的使用情况,以提升其使用安全性,则根据授权策略对应的验证记录,并结合业务操作请求生成对应的金融用户信息使用反馈报告,若超出,则说明当前业务操作请求存在恶意访问嫌疑,为了进一步对该恶意访问嫌疑做出准确有效预判,则根据当前业务操作请求对应目标敏感信息类之间的目标业务关联,作出相应的风险业务场景预测反馈,由于结合金融用户信息的授权以及当前应用场景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具体性的安全性分析和反馈,从而提升了金融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信通泰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信通泰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9474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