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跨网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883139.4 | 申请日: | 202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3395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张冬冬;龙腾;刘震;杨飞跃;齐大为;裴培;张宝红;高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4L67/1095 | 分类号: | H04L67/1095;H04L9/40 |
代理公司: | 北京惟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74 | 代理人: | 赵星 |
地址: | 10008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同步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数据传输技术领域,提供一种跨网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该方法通过第一侧数据中转服务定时抽取第一局域网内的第一数据服务端的数据,并从中确定第一待同步数据;通过第二侧数据中转服务定时抽取第二局域网内的第二数据服务端的数据,并从中确定第二待同步数据;对第一待同步数据或第二待同步数据进行数据打包,在确定数据打包成功后生成第一加密数据包或第二加密数据包,同时生成数据处理日志记录;在接收到数据同步请求时,第一数据服务端将第一加密数据包转发给第二侧数据中转服务;第二侧数据中转服务对所述第一加密数据包进行解析后发送给第二数据服务端。本发明能够有效提高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跨网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信息化和大数据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系统间数据的互通互联、数据共享变得尤为重要。此外,为防止核心数据泄露,互联网与局域网之间无法实现直接连通,如何实现一种安全的跨网交换方法也成为各公司需要考虑的问题。
绝大多数公司对数据安全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不能将公司内部局域网与互联网进行直接互通。传统数据跨网的数据同步技术,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跨网数据交换:1)使用移动硬盘或光盘作为移动介质进行拷贝,一般由指定工作权限的工作人员来负责数据交换。这是最容易获取的传输方式,在网络链路上可以物理隔离,安全性较高且操作简单。2)光盘摆渡机,先用光盘刻录待传输的数据,然后利用机械臂换到另一端的网络,此方式不需要人工动手操作,同样可以做到网络的物理隔离。3)使用网闸自带的摆渡功能进行跨网数据交换,其实质是基于文件目录共享和用户访问权限控制来实现用户间的数据交换。4)跨网FTP属于比较普遍的跨网数据传输方式,主要用于上传下载文件,实施成本不高,操作也比较简单,容易进行防病毒检查。
现阶段跨网络数据同步交换虽然有较多的解决方案,但每种都有一些弊端,现有几种技术效率较低,或安全性较低,无法完全满足双局域网跨网的数据同步需求。传统的硬盘光盘摆渡的方式容易携带和传播病毒,造成网络和信息安全事故;传输介质易丢失、易损毁、易被窃取;不具备日志功能,事后无法追溯。此外,光盘摆渡机工作方式与硬盘光盘人工摆渡的工作方式类似,同样容易携带病毒,也存在易丢失、易损毁等问题,且在数据服务双方距离较远时无法使用此种工作方式。此外,网闸摆渡只能解决文件物理位置移动的问题,很难具体控制文件的安全性及流转过程,文件审核难以控制,传输过程难以追溯,其隔离效果和安全合规性缺乏依据。此外,跨网FTP需要人工拷贝,工作繁琐,责任不清;同样不具备完善的日志功能,无法事后定位和追溯过程问题及责任。
然而,公司系统常常具有在互联网和公司内部局域网进行数据通信的需求,进而实现运行期间业务数据的关联,以及数据的互相传递,因此,如何保证跨网交换时数据通信的安全性,是目前急需解决的事情。另外,还存在国产服务器环境下局域网因网络不通无法进行数据同步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跨网数据同步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跨网数据同步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国产服务器环境下局域网因网络不通无法进行数据同步、跨网交换时数据通信的安全性低等的技术问题,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五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8313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自动排屑的深盲孔镗孔加工刀具
- 下一篇:一种专用混合动力变速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