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向绞合微束光缆及制造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310878616.8 | 申请日: | 202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0990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蔡炜;缪小明;周娟;钱慧慧;刘亮;朱鹏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3 | 代理人: | 张金铭 |
地址: | 226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向 绞合微束 光缆 制造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向绞合微束光缆及制造工艺,具体涉及光缆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单向绞合微束光缆,包括微束管、加强层、阻水带和外护套;微束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水纱,阻水带中设置有撕裂绳,外护套中设置有加强件;微束管采用螺旋绞合,绞合方式为单向绞,绞合节距为800mm‑900mm;加强层采用螺旋绞合,绞合方式为单向绞,绞合节距为600mm‑800mm;微束管绞合方向与所述加强层绞合方向相反。本发明提供的单向绞合微束光缆,对微束管进行单向绞合,保证光纤受力方向一致,减小微束管内余长被过分消耗。对加强层进行单向绞合,保证光缆受力后,最先受力的是加强层,光纤不优先受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单向绞合微束光缆及制造工艺。
背景技术
微束光缆一般用于城市主干网,通常采用室外管道敷设或架空敷设,因此对光缆的拉伸性能具有特殊的要求,光缆内拉伸元件的受力十分重要,因此对光缆内加强元件与微束管的绞合方式进行研究。微束光缆主要结构包括微束管、加强元件(不仅仅包含护套内,还有嵌入护套内纤维杆或者其他金属加强元件)、外护套,微束管内包含至少1根光纤,护套内嵌入至少1根加强件;微束管与护套之间为纱状加强元件。通常情况下,微束管内阻水材料采用油膏填充和阻水纱,油膏中包含至少一种液体和一种增稠剂,所述的液体为硅油、氟化油或其混合物,所述增稠剂为二氧化硅、膨润土、聚四氟乙烯或其混合物;所述阻水纱为棉纱型。
现有加强元件和光单元绞合存在以下问题:
1.加强元件受力不均匀,拉伸过程中只有部分元件受力;
2.微束管在护套后无法保证受力方向一致,存在衰减超标现象;
3.光单元余长较容易被消耗,导致第一时间受力为微束管;
4.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多根微束管和加强元件直接直放,最先受力为微束管内光纤,从而无法保证光缆的拉伸性能。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单向绞合微束光缆,以缓解现有技术中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特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单向绞合微束光缆,包括微束管、加强层、阻水带和外护套;
所述微束管之间设置有第一阻水纱,所述阻水带中设置有撕裂绳,所述外护套中设置有加强件;
所述微束管采用螺旋绞合,绞合方式为单向绞,绞合节距为800mm-900mm;
所述微束管绞合节距大于单向绞合余长;
单向绞合余长计算公式:
;
其中:d-平行加强件直径;D-微束管外径;δ-微束管壁厚;n-微束管中光纤芯数;df-光纤外径;h-绞合节距;σ-微束管材料抗拉强度;0.6%-单向绞合形成的附加拉伸窗口;
所述加强层采用螺旋绞合,绞合方式为单向绞,绞合节距为600mm-800mm;
所述微束管绞合方向与所述加强层绞合方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层的材质为芳纶、玻纤纱、聚酯纱和阻水纱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外护套的材质为聚烯烃材料。
所述聚烯烃材料包括聚乙烯材料和/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微束管包括光纤、第二阻水纱和微束管护套。
所述光纤的数量≥1,所述光纤采用S-Z绞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786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