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底缆线的修复方法及海底缆线有效
申请号: | 202310835561.2 | 申请日: | 202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816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王海洋;王文超;胡明;赵囿林;王丽媛;聂影;孙艳雨;刘磊;杜强;陈龙;李洋;潘盼;刘利刚;王佳佳;冯启韵;陈杰;朱井华;谢书鸿;肖方印;薛建林;曹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南海海缆有限公司;中天大丰海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16 | 分类号: | H02G1/16;H01B7/14;H01B7/22;H01B7/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谢百韬;臧建明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通***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底 缆线 修复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缆线的修复方法及海底缆线。本发明提供的海底缆线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缆线的故障点,缆线包括导体和包裹层,包裹层包覆在导体外;剥离部分包裹层,包裹层包括金属铠装层和导体屏蔽层,剥离金属铠装层包括:剥离故障点两侧1.5至2.5倍铠装节距长度的金属铠装层,被剥离的金属铠装层的断开点与故障点相距0.3至0.7倍的铠装节距长度,在断开点处将剥离的金属铠装层朝相反方向弯曲;对导体和包裹层进行修复,修复导体屏蔽层包括:采用与缆线中导体屏蔽层相同的材料绕包在裸露的导体上。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缆线的修复方法及海底缆线,可以降低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海底缆线的修复方法及海底缆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海洋清洁能源开发势头强劲,海上风电迅猛发展,海缆需求量激增,海缆在运输移动过程中有时会损坏。
目前海缆损害后一般采用整体预制式中间接头进行抢修维护,外部采用金属保护盒灌胶机械保护。
然而,由于预制式中间接头结构尺寸大,难以符合海缆运输要求,一般都是在海缆铺设时,现场进行抢修制作,从而导致施工周期长、成本大。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缆线的修复方法及海底缆线,可以降低施工周期、减少施工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海底缆线的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缆线的故障点,其中,缆线包括导体和包裹层,包裹层包覆在导体外;
剥离故障点处的部分包裹层,以暴露出缆线的导体部分,包裹层包括金属铠装层和导体屏蔽层,剥离故障点处的部分包裹层包括剥离金属铠装层和导体屏蔽层;
剥离金属铠装层包括:剥离故障点两侧1.5至2.5倍铠装节距长度的金属铠装层,并使被剥离的金属铠装层的断开点与故障点相距0.3至0.7倍的铠装节距长度,在断开点处将剥离的金属铠装层朝相反方向弯曲,且使金属铠装层弯曲的角度小于60°;
在80℃~85℃的温度下对暴露出的导体部分进行加热6~8个小时;
对导体和包裹层进行修复,修复包裹层包括修复导体屏蔽层和金属铠装层;
修复导体屏蔽层包括:采用与缆线中导体屏蔽层相同的材料绕包在裸露的导体上,并在155℃~165℃的温度下,使用挤压模进行成型硫化25min至35min,以在导体表面形成导体屏蔽恢复层,用砂纸打磨处理导体屏蔽恢复层的表面。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包裹层还包括绝缘层,绝缘层包覆在导体屏蔽层外;对导体和包裹层进行修复,还包括修复绝缘层;修复绝缘层包括以下步骤:
在导体屏蔽恢复层两端的绝缘层的断口边缘分别加工出锥面;
采用挤塑机挤塑或者绝缘带绕包的方式将与绝缘层相同的材料包覆在导体屏蔽恢复层和锥面表面,以形成绝缘恢复层,其中,锥面的斜坡角度在30°-40°之间。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修复绝缘层还包括以下步骤:在240℃-280℃的温度下,采用硫化模对绝缘恢复层进行加热交联处理6-8小时,以使绝缘恢复层表面无气泡、凹坑或裂纹。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修复绝缘层还包括以下步骤:在85℃-90℃的温度下,使用加热带缠绕在加热交联处理后的绝缘恢复层表面进行除气,除气时间不少于24小时。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修复绝缘层还包括以下步骤:使用砂带将除气后的绝缘恢复层表面进行打磨处理至光滑,并使绝缘恢复层处的缆线直径比绝缘层处的缆线直径大2mm-3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南海海缆有限公司;中天大丰海缆有限公司,未经中天科技海缆股份有限公司;南海海缆有限公司;中天大丰海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8355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