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消除钛合金铸锭炉内焊接粘连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310774486.3 | 申请日: | 202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16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27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宏;梁敬凡;刘鹏;王龙周;王康;肖奇;吴小辉;张亮;康林超;张鹏飞;范大伟;何涛;何永胜;雷强;罗文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0 | 分类号: | B23K9/00;B23K9/32;B23K10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王丹 |
地址: | 710018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除 钛合金 铸锭 焊接 粘连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消除钛合金铸锭炉内焊接粘连的方法,在一次铸锭底部外缘设置凸台,使得一次铸锭头部锭冠车削光滑面与底部凸台粗糙面相互接触实现100%面接触;再通过控制一次铸锭头部锭冠宽度与高度、一次铸锭底部凸台宽度与高度、设备断电延迟时间等参数,能消除由于局部高点区域电流密度过大,局部点熔化焊合导致钛合金铸锭炉内焊接粘连的现象,粘连概率均为0%,进一步降低了焊接难度,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安全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焊接方法技术领域,涉及消除钛合金铸锭炉内焊接粘连的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钛合金工业化生产中,通常会采用真空自耗电弧炉,经过三次熔炼,制得钛合金铸锭。如图1所示,第一次熔炼后会获得1~4(图1中的1-4)根一次锭;第二次熔炼前,需将一次锭掉头组拼,在炉内焊接后再进行熔炼。焊接时,首先在“a”位置完成辅助电极“0”和铸锭“1”的炉内焊接,也叫头节焊接;然后依次完成中部位置“b”、“c”和“d”的铸锭“2”、“3”和“4”之间的焊接,也叫中部焊接。在铸锭实际生产中,一般难以保证其使用的坩埚底垫平整度、铸锭头尾端面平行度等完全一致,这就导致了一次锭之间的组拼面通常难以完全贴合,存在局部高点接触区域,在炉内焊接时这些区域便极易发生铸锭粘连。也就是说当进行头节焊接时,中部位置会发生局部区域粘连;当进行中部上方焊缝位置焊接时,下方焊缝位置会发生局部区域粘连。
对于铸锭VAR炉内焊接过程粘连现象,目前暂未见到有效的消除方法。在炉内焊接时一旦发生焊接粘连,极易造成焊接偏斜,增加熔炼安全隐患,一般需要暂停焊接,对焊缝粘连处机加锯切后重新焊接,这不仅大大增加了人员劳动强度和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若粘连铸锭在重新吊装过程中发生脱落,则会造成设备和人员的重大安全事故。导致焊接粘连的主要原因是:一方面,炉内焊接的常规方式为掉头组焊,而采用常规机加方式加工后的一次铸锭端面,无法做到100%接触贴合,局部高点区域的电流密度容易过大,进而导致局部点熔化焊合;另一方面,焊接完成瞬间,设备的断电延时效果也决定了电流传递至焊缝处的时间,控制不当时会进一步增加焊接粘连的概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钛合金铸锭炉内焊接粘连的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炉内焊接时容易发生焊接粘连的问题。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消除钛合金铸锭炉内焊接粘连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去除待焊接的N个一次铸锭的锭冠,保证一次铸锭头部平整;
步骤2、对N-1个步骤1得到的一次铸锭的底部进行车削加工,在一次铸锭底部外缘得到凸台;
步骤3、将步骤2得到的一次铸锭自下而上进行组拼,使未加工凸台的一次铸锭位于最上端;
步骤4、将步骤3组拼后的一次铸锭置于铜坩埚中,并进行辅助电极的装配,然后封炉、焊接;
步骤5、设置真空自耗电弧炉的断电延时参数,从上至下依次进行头节焊接、中部焊接,焊接过程中,采用逐级增大电流和电压的方式,头节焊接电流为3kA~15kA,头节焊接电压为22V~29V,中部焊接电流为3kA~20kA,中部焊接电压为23V~30V;然后冷却后出炉。
本发明的特点还在于:
步骤1得到的一次铸锭的锭冠高度为3mm~5mm。
步骤1得到的一次铸锭锭冠宽度为10mm~15mm。
一次铸锭底部的凸台高度为3mm~5mm。
一次铸锭底部的凸台宽度为10mm~15mm。
步骤5中断电延时参数为1~3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744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