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三相平衡输出PDU的动态调节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43200.5 | 申请日: | 202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59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阳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H02J9/06 |
代理公司: | 苏州隆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66 | 代理人: | 周子轶 |
地址: | 2152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三相 平衡 输出 pdu 动态 调节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PDU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三相平衡输出PDU的动态调节方法,包括:配置PDU:将PDU的每个输出接口分别通过三个继电器与U相输入线、V相输入线和W相输入线相连,继电器通过MCU控制通断,且每个输出接口上连接有负载检测元件;初始状态:MCU控制PDU上的输出接口分别通过继电器与对应的输入线导通,使每种输入线连接的输出接口的数量相等;数据检测:负载检测元件检测每个被负载连接的输出接口的电气参数,并反馈至MCU处,MCU获取该负载对应的负载值;动态调节及平衡输出:MCU基于负载对应的负载值,动态调节每个被负载连接的输出接口对应的三个继电器的导通或断开状态,使PDU向负载输出平衡的三相电。本申请能够稳定且高效的输出平衡的三相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PDU控制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三相平衡输出PDU的动态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于数据中心而言,其所需的三相电输入需要均等,如图2或3所示的传统的三相PDU接法,PDU的输出端口固定接到某一相,因此,三相平衡的输出就需要根据设备需求人为地进行计算均衡,但是,由于接口数量大,这就会导致计算失误、相线连接错误等情况,因此,很难确保连接的准确性。同时,在一次计算然后达到平衡后,如果更换数据中心服务器等相关负载端的设备,就会造成新的不平衡,然后又需要进行重新计算,实用性和准确性差,严重的影响了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相平衡输出PDU的动态调节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三相平衡输出PDU的动态调节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配置PDU:将PDU的每个输出接口分别通过三个继电器与U相输入线、V相输入线和W相输入线相连,每个继电器通过MCU控制导通或断开,且每个输出接口上连接有负载检测元件;
初始状态:所述MCU控制所述PDU上位于前端位置布置的个输出接口对应的连接U相输入线的继电器导通,该部分的输出接口对应其他输入线的继电器断开;所述MCU控制所述PDU上的位于中间位置布置的个输出接口对应连接V相输入线的继电器导通,该部分的输出接口对应其他输入线的继电器断开;以及,所述MCU控制所述PDU上的位于后端位置布置的个输出接口对应连接W相输入线的继电器导通,该部分的输出接口对应其他输入线的继电器断开;负载与所述PDU上的输出接口连接;
数据检测:负载检测元件检测每个被负载连接的输出接口的电气参数,并反馈至所述MCU处,所述MCU获取该负载对应的负载值;
动态调节及平衡输出:所述MCU基于负载对应的负载值,动态调节每个被负载连接的输出接口对应的三个继电器的导通或断开状态,使PDU向负载输出平衡的三相电。
作为优选,所述负载检测元件为计量传感器,包括电压传感器或电流传感器。
有益效果:本申请的三相平衡输出PDU的动态调节方法,基于负载检测元件对负载的负载值进行计算,从而获取负载所需的三相输出需求,然后通过MCU控制输出接口上继电器与对应的输入线(U相输入线、V相输入线和W相输入线中的任意一个)连接,从而使每个输出接口输出相应相的负载值,实现负载能够获得平衡的三相电的目的,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当某一相跳匝断电时,MCU可以控制输出接口上的继电器自动切换到其他相线,进而保证输出接口的供电不间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三相平衡输出PDU的动态调节方法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阳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阳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432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