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延长导管及导管组件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25789.6 | 申请日: | 2023-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50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朝生;李百奇;刘柏林;张志军;钟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0 | 分类号: | A61M25/10;A61B17/22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叶仲坤;张艳美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延长 导管 组件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长导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球囊、内气囊及外气囊,第一管的内部设有用于输送医疗器械的延长通道,第一管的近端设有与延长通道连通的导入口;第二管的远端嵌入安装于第一管内,第二管的近端延伸出第一管的近端,第二管内设有第一充压通道及第二充压通道;球囊设置于第一管上,球囊的内腔与第一充压通道连通;若干个内气囊沿第一管的周向方向呈阵列排列地设置于延长通道的内壁上,各内气囊的内腔均与第二充压通道连通;若干个外气囊沿第一管的周向方向呈阵列排列地设置于第一管外壁上,各外气囊的内腔均与第二充压通道连通,且第一管在外气囊与球囊之前的位置处设有抽吸孔,抽吸孔与延长通道连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延长导管及导管组件。
背景技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学介入手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对于细血管内的栓塞物质,例如脑出血,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有一些患者不能实施上述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需要采用介入器械机械移除。机械疗法包括捕获和去除凝块、溶解凝块、破坏和抽吸凝块。在使用现有的延长导管进行抽吸凝块时,由于延长导管的远端没有阻挡,致使抽吸效果不佳,例如,通过延长导管抽吸50ML血,其中仅含有3ML血栓,还有很多血栓附在血管上难以清除,存在清除血栓的效果差的问题。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清除血栓效果好的延长导管,以及提供一种具有该导管的导管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清除血栓效果好的延长导管。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管组件,该导管组件具有延长导管,借由该延长导管提高清除血栓效果。
为实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延长导管,包括第一管、第二管、球囊、内气囊及外气囊,所述第一管的内部设有用于输送医疗器械的延长通道,所述第一管的近端设有与所述延长通道连通的导入口;所述第二管的远端嵌入安装于所述第一管内,所述第二管的近端延伸出所述第一管的近端,所述第二管内设有呈间隔设置的第一充压通道及第二充压通道;所述球囊设置于所述第一管上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管近端的位置处,所述球囊的内腔与所述第一充压通道连通;若干个所述内气囊沿所述第一管的周向方向呈阵列排列地设置于所述延长通道的内壁上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管远端的位置处,各所述内气囊的内腔均与所述第二充压通道连通;若干个所述外气囊沿所述第一管的周向方向呈阵列排列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外壁上并位于靠近所述第一管远端的位置处,各所述外气囊的内腔均与所述第二充压通道连通,且所述第一管在所述外气囊与所述球囊之前的位置处设有抽吸孔,所述抽吸孔与所述延长通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延长导管通过在第一管的近端位置处设置球囊,在第一管的远端位置处设置内气囊和外气囊,内气囊沿第一管的周向方向呈阵列排列地设置于第一管的延长通道的内壁上,外气囊沿所述第一管的周向方向呈阵列排列地设置于所述第一管外壁上,并可通过第一充压通道对球囊进行充压扩张,可通过第二充压通道对内气囊和外气囊进行充压扩张,从而减少第一管远端与血管的空隙,以及减少第一管远端内部的空隙,在球囊、内气囊和外气囊的作用下,延长导管与血管之间可形成80-90%的密封,不完成阻断血流,避免因为阻断血流造成机体缺血损伤,此时,血栓位于外气囊与球囊之间,进而可增大外气囊与球囊之间的工作区域的抽吸负压,使得附在血管壁的血栓更容易通过抽吸孔和延长通道抽吸出来。因此,本发明的延长导管的清除血栓效果好。
较佳地,所述第二管的远端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充压通道和所述球囊的内腔。
较佳地,所述第一管的远端设有若干个第二通孔和若干个第三通孔,各所述第二通孔分别连通第二充压通道和所述内气囊的内腔,各所述第三通孔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充压通道和所述外气囊的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博迈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2578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