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转窑生产锌焙砂水膜收尘废水中镉的回收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310707432.5 | 申请日: | 202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060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海军;赵培鸿;王同敏;赵福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海军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103/16;C02F1/00;C02F1/52;C02F1/72;C02F1/66;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弘毅天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0 | 代理人: | 谢建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转 生产 锌焙砂水膜 收尘 水中 回收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镉回收技术领域,其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回转窑生产锌焙砂水膜收尘废水中镉的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压滤机过滤水膜收尘废水除去硫酸铅、泥沙及其他固体悬浮物杂质,调整净化后液pH值,锌以碱式碳酸锌沉淀,过滤,将净化脱锌后液加入到反应釜中,调整其pH值,加入氧化剂,氧化完毕后,检测废水中SOsubgt;2/subgt;浓度,调整废水的pH值,缓慢加入锌粉置换废水中的镉,置换完毕过滤,压制镉饼。本发明通过对水膜收尘废水经过净化、脱锌、氧化和置换处理,工艺路线简单,节能高效,能够有效避免采用锌粉置换镉时副反应产物硫化镉的生成,有效解决了亚硫酸-硫酸体系采用锌粉置换镉时产生硫化镉,影响粗镉质量,导致压镉饼时镉饼不能成型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镉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转窑生产锌焙砂水膜收尘废水中镉的回收工艺。
背景技术
镉是一种有色重金属,其柔软、富延展性、表面易氧化,在镀镉、制造合金、颜料、塑料稳定剂、电池等方面应用广泛,90%的含镉原料来源于铅锌冶炼中。
其次镉的毒性较大,被镉污染的空气和食物对人体危害严重,且在人体内代谢较慢,日本因镉中毒曾出现“痛痛病”。2019年7月23日,镉及镉化合物被列入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镉及镉化合物在1类致癌物清单中。
在我国锌冶炼工业邻域,很多企业以次氧化锌、锌镉渣以及锌浮渣等冶炼废渣为原料,采用回转窑焙烧生产氧化锌焙砂。这些原料中一般都含有一定量的金属镉,这部分镉主要富集于水膜收尘的水样中,极易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目前技术中,镉的回收大多采用在亚硫酸-硫酸体系直接加锌粉进行回收,而该体系在直接加锌粉置换镉时,锌粉会和二氧化硫反应生成连二亚硫酸锌,生成的连二硫酸很不稳定,快速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硫化氢和二氧化硫,而硫离子会和镉离子反应生成硫化镉,从而影响粗镉质量,导致压镉饼时镉饼不能成型,极大地影响了加工效率。因此,回收生产锌焙砂回转窑水膜收尘废水中的镉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转窑生产锌焙砂水膜收尘废水中镉的回收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回转窑生产锌焙砂水膜收尘废水中镉的回收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净化:压滤机过滤水膜收尘废水除去硫酸铅、泥沙及其他固体悬浮物杂质,使水膜收尘废水得到净化;
S2:脱锌:调整净化后液pH值在5~7,锌以碱式碳酸锌沉淀,过滤;
S3:氧化:将净化脱锌后水膜收尘废水加入到反应釜中,测定其中SO2的浓度,调整其pH值为3~4,加入氧化剂,加入量按废水中SO2浓度即1mol/l的SO2加入1mol的H2O2,氧化完毕后,持续反应1小时;
S4:置换镉:氧化完毕后,检测废水中SO2浓度,要求SO2浓度小于0.1mg/l,调整废水的pH值为1~1.5,缓慢加入锌粉置换废水中的镉,置换完毕过滤,压制镉饼。
所述步骤S3中氧化剂为双氧水、亚硝酸钠或硫代硫酸钠中的一种。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对水膜收尘废水经过净化、脱锌、氧化和置换处理,使得生产的镉饼含镉大于90%,含锌小于3%,工艺路线简单,节能高效,能够有效避免采用锌粉置换镉时副反应产物硫化镉的生成,有效解决了亚硫酸-硫酸体系采用锌粉置换镉时产生硫化镉,影响粗镉质量,导致压镉饼时镉饼不能成型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工艺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海军,未经赵海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70743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