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tGLIP基因在调控植物疫霉菌抗性中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698884.1 | 申请日: | 202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331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杜羽;陈小康;冯雨露;冯佳淑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2N9/20 | 分类号: | C12N9/20;C12N15/55;C12N15/82;A01H5/00;A01H6/82 |
代理公司: | 西安鼎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63 | 代理人: | 刘喜保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tglip 基因 调控 植物 霉菌 抗性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
背景技术
卵菌(Oomycete)是一类独特的丝状真核微生物,在侵染不同种植物时呈现出高度的寄主专化性,包含许多具有毁灭性的植物病原菌,严重危害了粮食作物的生产。晚疫病是影响马铃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马铃薯的可持续生产。卵孢子可在土壤和植物残体中存活多年,为病原菌越冬主要形式,在次年播种季节可作为初侵染源继续萌发并侵染马铃薯,且卵孢子萌发可加快晚疫病群体变异使得晚疫病的防治难度大大增加。目前生产上对于晚疫病的防控高度依赖化学农药,但伴随着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植物与病原微生物协同进化、以及有效抗病资源有限、抗病品种培育难度较大等问题的出现,以及晚疫病菌毒性变异频繁,使的品种抗病性丧失问题突出,故从分子水平挖掘马铃薯的抗病基因,并解析它们的调控机制,进而培育广谱性抗病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抗病基因的挖掘和鉴定是培育抗病品种的核心,在植物与晚疫病菌互作过程中,植物宿主采取多层防御体系抵抗病原体攻击,如细胞壁和表皮角质层等物理障碍。更重要的是,植物已经进化出两种先天免疫系统,分别是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触发免疫(PAMPs triggered immunity,PTI)和效应子触发免疫(Effector-triggered immunity,ETI)。通过植物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PRR)感知不同类型的PAMP的从而触发PTI,其构成植物防御的基础免疫。进而,当病原体分泌的效应蛋白被宿主抗性(Resistance protein,R)蛋白识别时,防御力更强大的ETI被特异性诱导,通常会导致植物引发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response,HR)。
脂质作为植物防御的重要调控者,脂质及其衍生物被认为是可以调节植物免疫力的信号分子。脂质在诱导系统性获得性抗性中具有重要作用,脂质代谢主要由脂肪酶催化。GDSL脂肪酶是以GDSL基序为特征的脂肪分解酶的亚类,底物比较广泛,由于其高度保守的Ser-Gly-Asn-His残基而被进一步分类为SGNH水解酶。尽管已经在微生物中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是关于植物GDSL脂肪酶知之甚少,目前已经在拟南芥、水稻、油菜等物种中被鉴定出来,但是在马铃薯等茄科作物中仍然没有清晰的报道。同时,目前已鉴定有植物的免疫正调控因子,但针对致病疫霉菌的抗病基因数量不多,而且具体的调控机制也并不清晰,免疫正调控因子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仍然是非常少的。
发明内容
目前已鉴定有植物的免疫正调控因子,但针对致病疫霉菌的抗病基因数量不多,而且具体的调控机制也并不清晰,免疫正调控因子在抗病育种中的应用稀少。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应用于针对致病疫霉菌的抗病基因,用于抗疫霉菌品种的选育,为培育抗病品种提供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未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988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碟刹平行度检测装置
- 下一篇:针对CLL1的抗体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