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Cu3 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97187.4 | 申请日: | 202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63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崔晨;吕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68 | 分类号: | G01N33/68;G01N33/58;G01N33/543;G01N21/76 |
代理公司: | 洛阳九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6 | 代理人: | 闫宗莉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cu base sub | ||
一种基于Cusubgt;3/subgt;(HHTP)subgt;2/subgt;的纳米片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涉及免疫传感器领域,该制备方法包括:S1:制备Ru@Cusubgt;3/subgt;(HHTP)subgt;2/subgt;纳米片;S2:制备BSA封闭的Ru@Cusubgt;3/subgt;(HHTP)subgt;2/subgt;‑Absubgt;1/subgt;生物偶联物;S3:制备GO‑Au纳米复合体;S4:制备BSA封闭的GO‑Au‑Absubgt;2/subgt;生物偶联物;S5:制备基于Cusubgt;3/subgt;(HHTP)subgt;2/subgt;的纳米片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将BSA封闭的Ru@Cusubgt;3/subgt;(HHTP)subgt;2/subgt;‑Absubgt;1/subgt;缓慢滴在工作电极上;干燥后再将不同浓度的CRP抗原置于工作电极上识别并结合到已与Ru@Cusubgt;3/subgt;(HHTP)subgt;2/subgt;偶联的Absubgt;1/subgt;,将BSA封闭的GO‑Au‑Absubgt;2/subgt;生物偶联物作为ECL猝灭剂添加到涂有CRP抗原和Ru@Cusubgt;3/subgt;(HHTP)subgt;2/subgt;‑Absubgt;1/subgt;的工作电极上;用缓冲溶液洗脱未结合的GO‑Au‑Absubgt;2/subgt;,完成工作电极的制备,再将制备完成的工作电极装配在免疫传感器上,即制得所述基于Cusubgt;3/subgt;(HHTP)subgt;2/subgt;的纳米片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本发明用于对C‑反应蛋白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免疫传感器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基于Cu3(HHTP)2的纳米片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
背景技术
C-反应蛋白(CRP)是与身体炎症有关的关键性标志物,血清中CRP水平与多种复杂的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因此定量检测CRP具有重大的意义。CRP的异常表达与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症、肺癌等有密切联系,因此在低丰度水平上实现CRP的灵敏测定对于精确评估临床疾病至关重要。
目前血清中CRP的检测主要基于免疫学原理;临床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浊度法和比浊法,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荧光、放射等方法。由于上述方法普遍不够敏感,耗时长,容易产生假阴性结果或者成本高,效益低,并且操作繁琐、仪器庞大、不适合于冠心病潜在人群的现场筛查。
免疫传感器具有成本低,灵活性强和高灵敏度,快速和便携等优点,最具发展前景,在临床类样品检测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报道的夹心法型酶联免疫传感器常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做标记物,存在易失活,实验条件苛刻,不易保存,制备困难,成本高等缺点,无法满足现场检测的需要。
本申请以Ru@Cu3(HHTP)2为供体,GO-Au为受体实现电化学发光共振能量转移(ECL-RET),并以此能量转移机制构筑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实现对C-反应蛋白的高灵敏分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基于Cu3(HHTP)2的纳米片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及应用,以对C-反应蛋白进行高灵敏度的检测。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方案为:一种基于Cu3(HHTP)2的纳米片夹心型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971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