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延性双层异向耗能墙自防屈曲支撑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668180.X | 申请日: | 2023-06-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7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田炜烽;占庆;郝际平;余卫铮;张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G25/00;E04B1/24;E04B1/58;E04B1/61;E04B1/98;E04H9/02;E04C2/08;E04C2/30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朱海临 |
| 地址: | 710055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延性 双层 耗能 屈曲 支撑 结构 | ||
一种高延性双层异向耗能墙自防屈曲支撑结构,包括外支撑框架、内支撑框架、支撑件和受拉金属板;内支撑框架设置在外支撑框架内部,外支撑框架和内支撑框架之间通过若干支撑件连接;受拉金属板设置在内支撑框架内侧;受拉金属板上开设有条形缝隙。本发明在中震或大震作用下本发明可相继实现金属板受拉屈服耗能、边框梁柱弯剪屈服耗能、撑杆受拉屈服耗能、主框架梁弯曲屈服耗能。可实现塑性耗能的构件多,范围大,是一种耗能能力优越的抗侧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结构领域,涉及一种高延性双层异向耗能墙自防屈曲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抗侧力结构在建筑结构中起到抵抗风荷载和地震荷载等水平荷载的作用,是保证整个结构安全可靠的关键。目前在多高层钢结构中应用的抗侧力结构主要有中心支撑、偏心支撑、屈曲约束支撑(防屈曲支撑)、非加劲钢板剪力墙、加劲钢板剪力墙、开缝钢板剪力墙和防屈曲钢板剪力墙等多种形式。
中心支撑的抗屈曲能力差,尤其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弹性或弹塑性屈曲导致支撑失效,造成结构刚度和耗能能力的下降,影响结构安全。偏心支撑通过支撑偏置形成耗能连梁进行耗能,可缓解撑杆的屈曲问题,但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楼板会较早地发生破坏,并且为保证耗能梁段首先屈服,其余构件往往需要设计成过大的截面,甚至过分超强,增加建设成本,实际应用较为有限。屈曲约束支撑是通过在支撑芯材外包覆约束材料或构件从而达到限制芯材屈曲效果的一种支撑,它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但该类支撑普遍截面较大,需占用更多的建筑空间,并且构造较为复杂,工程造价高,因此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非加劲和加劲钢板剪力墙通过墙板形成的拉力场提供刚度抵抗水平力,但拉力场对钢板墙的边缘约束柱(边框柱)具有很不利的斜向作用,并且由于墙板无抗压能力,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倾覆力矩主要由边框柱轴力所形成的力偶抵抗,使得柱中内力极大,很容易导致边框柱的失稳或破坏,因此需要额外加大柱截面或者选用钢管混凝土柱等稳定性更好的组合结构柱来作为边缘约束构件,这也限制了钢板剪力墙在钢结构中的应用。并且,边框梁在上下层墙板所形成的拉力场作用下弯曲变形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使得边框梁塑性发展不充分,边框柱往往会先于边框梁形成塑性铰,达不到抗震设计中“强柱弱梁”的要求,对结构整体的抗震性能有不利影响。此外,钢板剪力墙的墙板在地震和风荷载等水平作用下需循环受力,墙板在双向反复塑性变形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褶皱、穿孔、开裂等破坏,导致结构延性降低。另外,钢板剪力墙的墙板需在施工现场通过栓接或焊接与边框梁柱进行连接,工作量大且连接质量不易保证,妨碍了钢板墙结构的装配化应用。开缝钢板剪力墙墙板对边柱的影响小,但由于刚度和承载力较弱,实际应用很少。防屈曲钢板剪力墙是通过在钢板剪力墙墙板外包覆混凝土板或钢构件来限制墙板屈曲效果的结构,它具有更好的耗能能力,但该结构构造复杂,自重大,需占用更多的建筑空间,并且工程造价高,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延性双层异向耗能墙自防屈曲支撑结构,以解决屈曲约束支撑(传统防屈曲支撑构造复杂、截面大、工程造价高的问题,以及钢板剪力墙结构受力上和施工中存在的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延性双层异向耗能墙自防屈曲支撑结构,包括外支撑框架、内支撑框架、支撑件和受拉金属板;内支撑框架设置在外支撑框架内部,外支撑框架和内支撑框架之间通过若干支撑件连接;受拉金属板设置在内支撑框架内侧;受拉金属板上开设有条形缝隙。
进一步的,受拉金属板包括正面金属板和背面金属板;正面金属板和背面金属板均为矩形板,正面金属板和背面金属板上均沿对角线方向开设有条形缝隙。
进一步的,两个条形缝隙空间上相互交错设置。
进一步的,条形缝隙为贯通或不贯通的缝隙,条形缝隙的数量大于等于一条。
进一步的,外支撑框架和内支撑框架均为矩形框架,内支撑框架的四个拐角通过支撑件连接到外支撑框架的内拐角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6818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醋酸菌的快速扩培工艺
- 下一篇:一种机械制造用辅助焊接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