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GIL载流连接结构金属异物发生及运动特性等效试验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19404.8 | 申请日: | 202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661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彭宗仁;靳守锋;谢韬;刘鹏;崔博源;侯亚峰;徐家忠;谭盛武;王浩然;亓云国;李丽娜;任汀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1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张宇鸽 |
地址: | 710049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gil 流连 结构 金属 异物 发生 运动 特性 等效 试验装置 方法 | ||
1.一种高压GIL载流连接结构金属异物发生及运动特性等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金属罐体(1)、插接导杆、电连接部件(73)、载流导杆(9)和作动杆(11),载流导杆(9)一端与金属罐体(1)的一端绝缘且固定连接,作动杆(11)安装于金属罐体(1)的另一端,作动杆(11)与金属罐体(1)之间滑动且密封连接,插接导杆的两端分别与载流导杆(9)的另一端以及作动杆(11)的另一端连接,插接导杆的母头电极(71)和公头电极(72)均设有加热装置,母头电极(71)和公头电极(72)之间通过电连接部件(73)连接;
金属罐体(1)的内腔在插接导杆的下方设有异物收集装置(10),金属罐体(1)上设有真空抽气接口(6)以及进气口(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GIL载流连接结构金属异物发生及运动特性等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偏心装置,偏心装置与插接导杆连接,所述偏心装置能够为插接导杆施加使母头电极(71)与公头电极(72)的轴线处于非同轴状态的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压GIL载流连接结构金属异物发生及运动特性等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电连接部件(73)套设于公头电极(72)上,公头电极(72)上套设电连接部件(73)的一端插入母头电极(71)一端的内腔,母头电极(71)的内壁与电连接部件(73)的外缘接触;
其中,公头电极(72)的另一端与载流导杆(9)连接,母头电极(71)的另一端与作动杆(11)同轴连接,偏心装置与公头电极(72)连接;
或者,公头电极(72)的另一端与作动杆(11)同轴连接,母头电极(71)的另一端与载流导杆(9)连接,偏心装置与母头电极(7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压GIL载流连接结构金属异物发生及运动特性等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插接导杆还包括公头电极基座(76),公头电极(72)上与套设电接触部件(73)相对的一端与公头电极基座(76)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
公头电极基座(76)的另一端与载流导杆(9)连接,偏心装置与公头电极(72)或公头电极基座(76)连接;
或者公头电极基座(76)的另一端与作动杆(11)同轴连接,偏心装置与母头电极(7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GIL载流连接结构金属异物发生及运动特性等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母头电极(71)上设置的加热装置采用加热圈(75),加热圈(75)套设于母头电极(71)的外壁;
公头电极(72)上设置的加热装置包括若干加热棒(74),若干加热棒(74)嵌入公头电极基座(76)中并在公头电极基座(76)的周向上均匀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压GIL载流连接结构金属异物发生及运动特性等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装置包括步进电机(14)、丝杆(21)和支撑杆(16),支撑杆(16)沿金属罐体(1)的径向贯穿金属罐体(1),支撑杆(16)与金属罐体(1)之间滑动且密封连接,支撑杆(16)位于金属罐体(1)外部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步进电机(14)固定设置于金属罐体(1)的外部,步进电机(14)的输出轴与丝杆(21)的一端连接,丝杆(21)的另一端与支撑杆(16)上的所述螺纹孔配合连接;
当公头电极基座(76)与载流导杆(9)连接时,支撑杆(16)位于金属罐体(1)内部的一端与公头电极基座(76)固定连接;
当公头电极基座(76)与作动杆(11)同轴连接时,支撑杆(16)位于金属罐体(1)内部的一端与母头电极(71)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GIL载流连接结构金属异物发生及运动特性等效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电极(71)采用实际母头电极的缩比模型,所述公头电极(72)采用实际公头电极的缩比模型;所述电连接部件(73)采用弹簧触指或表带触指,电连接部件(73)中触指的开槽深度与GIL设备中触指的开槽深度相同,电连接部件(73)中触指的形状与GIL设备中触指的形状相同,电连接部件(73)中触指的倒角与GIL设备中触指的倒角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国网陕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电工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19404.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