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310618701.0 | 申请日: | 2023-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412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元;崔春阳;何团;郑建伟;郑伟钰;贺小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1V9/00;G01L5/00;G06F11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1 | 代理人: | 杜月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力场 获取 方法 装置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其中,目标区域为待获取应力场的区域;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基于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基于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基于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钻孔间的应力场。通过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可以高效的获取目标区域的应力场,且获取的应力场的精确度较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主要通过数值仿真的方法获取岩体的应力场。或者也可采用采用电磁辐射技术、微震监测等技术进行应力的区域监测,但上述方法直接获取的数据较为复杂,导致应力解析难度大,计算精度较差,得到的应力监测结果误差也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可以高效的获取目标区域的应力场,且获取的应力场的精确度较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应力场的获取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钻孔内每个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其中,所述目标区域为待获取应力场的区域;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基于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基于所述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基于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钻孔间的应力场。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目标区域内钻孔的钻孔位置数据,钻孔内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以及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和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进而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应力数据,包括:获取多个不同测量角度下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其中,所述测点应力数据为三维应力数据。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包括:基于每个所述测点在每个所述测量角度的所述测点应力数据,建立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测点坐标系;获取每个所述测点对应的多个所述测点坐标系与大地坐标系之间的多个夹角;基于每个测点对应的多个所述夹角和每个测点对应的所述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每个所述测点的所述测点岩体应力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每个测点对应的在多个不同测量角度测得的多个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更为准确的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 从而根据测点岩体应力,结合钻孔位置数据和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以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提高获取的岩体应力的准确率,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钻孔位置数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位置数据和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包括:根据所述钻孔位置数据和所述测点位置数据,获取所述测点中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根据每个所述测点的测点岩体应力数据,获取所述相邻测点之间的测点岩体应力差值;根据所述距离差值和所述测点岩体应力差值,获取相邻测点之间的所述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
在该技术方案中,可以根据测点应力数据获取测点岩体应力数据,并根据钻孔位置数据和测点位置数据获取不同测点之间的距离差值,从而根据不同测点间的距离差值和每个测点的测点岩体数据,获取测点间岩体应力数据,进而根据上述岩体应力数据生成钻孔间的应力场。从而通过钻孔间应力的协同计算,实现岩体钻孔间应力场的高效生成。
在一种可选地实现方式中,所述相邻测点为同一所述钻孔中的相邻测点,和/或,所述相邻测点为分别位于所述多个钻孔中两个相邻钻孔内的测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18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跨运行环境的多窗口融合显示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电机冷却系统和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