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卸液的安全警示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310614332.8 | 申请日: | 2023-05-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3639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 发明(设计)人: | 杜瑞浩;翟壮;席飞飞;刘建栋;刘建;赵亚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益通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7D5/02 | 分类号: | F17D5/02;F16L55/00 |
| 代理公司: | 太原弘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18 | 代理人: | 赵宏伟 |
| 地址: | 043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液化 天然气 安全 警示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卸液的安全警示装置,属于气体生产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卸液管与第二卸液管,所述第一卸液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卸液管,所述第一卸液管与第二卸液管的外部套装有卸液管连接组件,卸液管连接组件用于第一卸液管与第二卸液管的快速稳定连接,所述卸液管连接组件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警报器与光伏架,所述卸液管连接组件的底面上设置有泄漏检测收集机构;本发明中,通过配套安装有卸液管连接组件、回收补偿组件与泄漏检测收集机构,通过该设计,不仅能够实现对于漏液的安全警示,还能够对于漏液进行回收,并且自动将回收的液体重新补偿至管道内,从而有效避免漏液浪费,保证卸液效果,整体设备智能化程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气体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卸液的安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天然气是一种存在自然界内的气体,一般包括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各种自然过程形成的气体,也指天然蕴藏于地层中的烃类和非烃类气体的混合物。在石油地质学中,通常指油田气和气田气。其组成以烃类为主,并含有非烃气体,液化天然气就是液化后的天然气体,在一些工厂对于天然气产出后,为了对于天然气进行有效输送,一般将其液化后进行传输,由于天然气的特殊性质,因此在卸液过程中,需要进行安全警示。
现如今在进行卸液时,通过人工观察各个连接管道液化天然气是否有漏液的情况,进行安全警示,此方法效率极低,且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同时,无法同时兼顾多点位的检查情况,有些利用监测设备进行泄漏监测,虽然可实现泄漏监测,但往往不具有后续的补偿功能,产生原料的浪费,应用效果不佳,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因此亟待需要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卸液的安全警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如今在进行卸液时,通过人工观察各个连接管道液化天然气是否有漏液的情况,进行安全警示,此方法效率极低,且需要大量人力投入,同时,无法同时兼顾多点位的检查情况,有些利用监测设备进行泄漏监测,虽然可实现泄漏监测,但往往不具有后续的补偿功能,产生原料的浪费,应用效果不佳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卸液的安全警示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液化天然气卸液的安全警示装置,包括第一卸液管与第二卸液管,所述第一卸液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卸液管,所述第一卸液管与第二卸液管的外部套装有卸液管连接组件,卸液管连接组件用于第一卸液管与第二卸液管的快速稳定连接,所述卸液管连接组件的顶面上固定安装有警报器与光伏架,光伏架的顶端固定安装有光伏板,所述卸液管连接组件的底面上设置有泄漏检测收集机构,泄漏检测收集机构用于天然气卸液过程的漏液监测与收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卸液管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外壳,所述连接外壳的底部设置有底槽,所述连接外壳的内表面上设置有密封内圈,所述第一卸液管与第二卸液管的管径大小相等,所述第一卸液管与第二卸液管的外表面与密封内圈的内表面紧密接触并挤压。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泄漏检测收集机构包括收集外壳,所述收集外壳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侧壳,所述侧壳的一侧外壁上固定安装有推送气缸,所述推送气缸的输出轴一端固定安装有挤压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收集外壳的一侧设置有侧通槽,挤压板位于侧通槽的一侧,所述收集外壳的底面内壁上设置有控制开关,所述收集外壳的内表面上固定安装有内导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内导轨上滑动安装有内置回收组件,所述收集外壳的一侧设置有板槽,板槽内卡嵌安装有侧板,所述内置回收组件的上方位于收集外壳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泄漏检测板,所述泄漏检测板的内部设置有若干漏液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益通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益通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143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