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人工湖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07763.1 | 申请日: | 2023-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371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靖森;朱龙飞;李泉;孔玉华;靳行;李莎莎;康金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2 | 分类号: | E02B3/02;C02F3/32;C02F1/28;E02B3/12;A01G22/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己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2 | 代理人: | 季发军 |
地址: | 450007 河南省郑州市中原***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工湖 水下 森林 生态 修复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人工湖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施工方法,属于人工湖生态修复技术领域。人工湖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施工方法包括:步骤一、施工准备及水位调控;步骤二、湖体清理,对湖底进行垃圾清理及底部修整,确保湖底植物种植区覆土厚度不小于20cm;步骤三、底质改良;步骤四、湖体补水及沉水植物群落种植;步骤五、水体透明度提升;步骤六、食物网构建及挺水‑浮叶植物种植。本发明针对老旧人工湖存在的水生态系统薄弱、水体浑浊以及发臭问题进行处理,利用综合水生态治理技术打造明镜湖的水下森林生态循环系统,全面提升人工湖的生态服务功能,实现“水清、岸绿、鱼游、景美”的生态景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人工湖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人工湖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的提高,人们日益意识到园区水系对调节小气候、美化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设方日益将打造园区景观水系作为公共活动园区、校区、办公园区、住宅园区等建设的亮点,相关案例越来越多。
传统老旧人工湖改造施工之前,需要先进行原有淤泥的开挖、外运和换填,扰动湖底原有泥土释放污染物可能造成水体或大气污染,这种方法需动用大量土方,再把湖底进行硬化,机械费用也较高。另外,传统的人工湖清理方式多采用化学药剂的方法进行净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和二次污染。并且受水质的影响,导致湖中植物长势异常,影响观感。因此,如何找到一种既能满足成本控制要求,又能控制水体污染,拦截污染入湖,抑制底泥污染释放,构建完善的湖泊生态系统,恢复湖泊正常水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施工方法成为现有技术中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对比专利CN110835166A,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仍需设备进行持续性维护运行,后期成本较高,在转运淤泥过程中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技术缺陷。专利CN103739077B、实现了对人工湖生态的清淤重构,但是对于湖泊生态质量、植物群落分布、景观效果等因素并未加以考虑。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解决传统人工湖存在的水生态系统薄弱、水体浑浊以及发臭问题,水体净化成本较高、观感较差等技术问题的人工湖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施工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人工湖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施工准备及水位调控,对湖体水位进行调控,确保明镜湖湖体的最深处水位不超过30cm;
步骤二、湖体清理,清理水面漂浮垃圾、清除湖底及岸边的杂草、死亡鱼类、树枝、垃圾以及湖底的砖块等,确保湖底整洁;
对于湖底局部不平整或存在较大高差部位进行局部整平,保证种植区栽植基厚度不小于20cm,便于植物扎根生长;
步骤三、底质改良,为水生植物生长创造优良底质,采用底质改良剂对底质进行处理,按照40g/m2的用量将底质改良剂稀释到使用浓度约40±05g/L,由工人均匀喷洒整个湖底;
步骤四、湖体补水及沉水植物群落种植,对湖体进行补水,并保持在沉水植物种植区30cm左右水位;构建沉水植物群落,以人工插种为主,人工抛种为辅的方式进行施工,沉水植物种植过程中,将种苗分散整理剔除残株、病株,采用促生根剂、促生长剂对所种苗进行预处理,确保沉水植物种植后的成活;
步骤五、水体透明度提升,为保证沉水植被正常生长以及水体清澈通透的景观效果,将改性黏土按照100g/m2的用量,与市政自来水按照1:10的浓度搅拌均匀后,利用喷洒机或人员在船上泼洒的方式进行施工,逐区域全湖均匀投入水体,通过水解带电吸附沉降作用,实现湖体透明度提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七局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0776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