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填料支撑梁上置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07604.1 | 申请日: | 2023-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2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刘利;李健平;秦攀;梁少华;俞卫新;安宝航;冯金金;章颢;李燕勇;申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华创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电华创(苏州)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08;F28F2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赵颖 |
地址: | 20008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填料 支撑 梁上置式 自然通风 冷却塔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填料支撑梁上置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应用,所述支撑梁上置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包括填料、托架、填料支持梁和配水管;所述托架设置在填料支持梁上;所述填料通过托架悬挂在填料支撑梁的下方;所述配水管穿过填料在填料支持梁上方向填料配水。本发明将现有的填料安装位置由填料支撑梁的上部改为填料支撑梁的下部,而且不改变填料支撑梁的结构,既可增大填料与配水管之间的纵向空间,又可避免在空气流动死区发生异物堵塞和微生物污染,解决了现有自然通风冷却塔常见的支撑梁区域填料堵塞的难题,延长了填料使用寿命,整体改造成本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塔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填料支撑梁上置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热水进入自然通风冷却塔后经过喷头破碎形成水滴喷洒在喷头下方的填料上,在填料的壁面上形成向下流动的水膜,与由填料下方向上通过的冷空气接触进行热量交换被冷却。其中,热水雾化效果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填料壁面上水膜的厚薄及水膜厚度分布的均匀性。薄且均匀的水膜有利于与冷空气的充分换热。喷头的结构形式和喷头入口热水压力对喷头的破碎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对同一喷头而言,入口热水压力越高,则破碎后的水滴越细小且分布均匀;入口热水压力越低则破碎后的水滴大且不均匀。
现有自然通风冷却塔在设计时受喷头与填料之间的空间局限,喷头与配水支管之间的距离偏小,仅有0.2~0.3米。冷却塔在小流量工况时,由于配水管中的热水压力下降,喷头主要依靠喷头与配水管之间的标高差形成的水柱来维持入口热水压力,由于此标高差偏小,导致喷头入口热水压力偏低,喷头雾化效果显著下降,严重影响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同时,自然通风冷却塔在建造时设计有众多尺寸宽大的填料支撑梁,填料支撑梁占据了冷却塔通风截面积的11~16%。由于填料支撑梁阻碍了冷空气的向上流动,堆积在支撑梁上部的填料局部形成空气流动死区,热水中的杂物、灰尘及微生物由填料上部坠入此区域后,由于支撑梁的阻碍无法脱离,长期堆积后微生物在湿热环境中生长会污染、阻塞邻近填料的流道,阻碍热水和冷空气的流通,影响换热,从而降低冷却塔冷却效率。
CN206583322U公开了一种新型无填料喷雾式自然通风冷却塔,包括钢筋混凝土塔筒、收水器、雾化喷头、热水分配系统、热水进口、立向加强筋、对角式立柱、热水上升管、水池,所述钢筋混凝土塔筒的底部设置有水池,所述水池和热水进口连接,所述热水进口和热水上升管连接,所述热水上升管的上端和热水分配系统连接,所述热水分配系统均匀分布有多个雾化喷头,所述钢筋混凝土塔筒的内部中间部位设置有收水器。
CN207379318U公开了一种具有冷凝聚液消雾功能的双曲线自然通风冷却塔,包括双曲线塔体、自然冷却塔进风口和配水装置,自然冷却塔进风口设置在双曲线塔体的下段侧面上,在配水装置的上方设有风冷凝聚收水装置,在双曲线塔体外设有冷风抽供装置,风冷凝聚收水装置由冷风抽供装置提供低温冷却气源。低温空气被输入中空导热壳体中后经充分热交换后再排入塔颈内腔中,这样中空导热壳体的温度始终与外界温度接近,当高温饱和水蒸汽遇到低温的中空导热壳体时就会快速凝聚成水珠,成为清洁的水,它结构简单,既能消雾节水,又节能环保,还能获得纯净的淡水,同时,提高冷却塔的自然抽排性能,增加抽排压力,降低了通风阻力,改善冷却效果。
CN208620865U公开了一种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涉及火电站设备领域。其提供了一种冷却效果好的自然通风湿式冷却塔。所述填料层沿冷却塔半径方向从内至外依次分为内区域填料层和外区域填料层,所述外区域填料层的填料高度高于内区域填料层的填料高度,所述填料层设置有填料孔,所述填料孔的片距尺寸沿冷却塔半径方向从内至外依次减小,所述雨区上设置有架体,所述填料层通过连接结构连接于雨区的架体上。增加外区域填料层的散热能力,减小内区域填料层的气流阻力,可充分发挥冷却塔内填料的热传递性能,改善了冷却塔内的空气动力场,满足了冷却塔内部配风与填料的最优匹配,从而改善散热效率,提高冷却塔的冷却效率。
但上述冷却塔均需要对原本的冷却塔进行大规模改造,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华创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电华创(苏州)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未经中电华创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中电华创(苏州)电力技术研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076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