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604298.6 | 申请日: | 2023-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59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发明(设计)人: | 翟伟明;周平;周培德;杜开文;齐晓光;程道喜;于松;张学锋;马晓瑶;李睿之;邢明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D19/00 | 分类号: | B01D1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创世宏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93 | 代理人: | 姜楠楠 |
地址: | 1024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气体 液态 流体 分离 装置 | ||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分离装置包括:分离容器,限定有分离腔;分离管,设置于分离腔内,分离管的底部形成用于接收液态流体的入口段,分离管的顶部形成用于供液态流体流入分离腔的出口段;以及螺旋叶片,设置于分离管内,螺旋叶片与分离管的内壁共同限定形成螺旋通道,螺旋叶片的径向内距大于0,以在螺旋通道的径向内侧形成与螺旋通道连通的中心孔道,其中,进入分离管的液态流体在流经螺旋叶片时,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螺旋通道向上流动至出口段,液态流体中的气体能够沿中心孔道进入出口段并向上运动至分离腔的上部,从而与液态流体分离。本申请实施例通过在分离管内设置螺旋叶片,加快了气液分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液分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工程应用中,一些设备内部运行高速液流。高速液流内部通常会弥散夹带着大量微米级的气泡,设备在经过短时或长时间运行后容易造成性能降低甚至损坏。
相关技术中,已存在气液分离装置。目前这些气液分离装置在分离气相中的液相时效果较为显著。而对于高速液流中的气泡,由于受到重力、浮升力、粘性力的影响,气泡(特别是微米级气泡)很容易就被高速流动的粘性流体直接带走,而无法有效分离。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能够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有效分离出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包括:分离容器,限定有分离腔;分离管,设置于分离腔内,分离管的底部形成用于接收液态流体的入口段,分离管的顶部形成用于供液态流体流入分离腔的出口段;以及螺旋叶片,设置于分离管内,螺旋叶片与分离管的内壁共同限定形成螺旋通道,螺旋叶片的径向内距大于0,以在螺旋通道的径向内侧形成与螺旋通道连通的中心孔道,其中,进入分离管的液态流体在流经螺旋叶片时,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沿螺旋通道向上流动至出口段,液态流体中的气体能够沿中心孔道进入出口段并向上运动至分离腔的上部,从而与液态流体分离。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在分离管内设置径向内距大于0的螺旋叶片,流体在分离管内流动时产生的离心力能够使液态成分向螺旋通道的径向外侧分布,并通过出口段流入分离腔的下部;而流体中的微小气泡能够迅速在螺旋叶片的中心孔道聚集形成大气泡和气柱,进入分离腔的上部,加快了气液分离。
附图说明
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作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发明有全面的理解。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将气体从液态流体中分离的装置的示意性透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装置在省略分离容器后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螺旋叶片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螺旋叶片和分离管形成螺旋通道和中心孔道的示意性图;
图5是螺旋叶片与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螺旋叶片与连接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溢流段的示意性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出口段的示意性剖面图。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并不一定按比例来绘制,而是仅以不影响读者理解的示意性方式示出。
附图标记说明:
10、分离容器;101、分离腔;11、检修人孔;12、出液通道;13、观察窗;
20、分离管;201、连接法兰;21、主体段;22、入口段;23、溢流段;231、溢流孔;24、出口段;241、连接段;242、扩散段;243、环形端面;2431、斜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60429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