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抑郁症和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98962.0 | 申请日: | 2023-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0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有志;薛瑞;朱帅鸣;单俊杰;李劲草;张杨;李硕;董华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1K36/79 | 分类号: | A61K36/79;A61K36/57;A61P25/24;A61P25/20;A61K31/045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赵景焕 |
地址: | 1008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抑郁症 失眠 中药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抑郁症和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治疗抑郁症和失眠的中药组合物按照重量份计,其包括:白芷5–15重量份;川芎4–8重量份;五味子4–8重量份;和薄荷脑0.02–0.12重量份。本发明开发的“白芷、川芎、五味子及薄荷脑”等4味组方,能够达到增效减毒、经济合理用药等目的,为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抗抑郁症效果显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抑郁症和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抑郁症是一类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快感缺乏、失眠、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部分患者伴有自伤、自杀等行为。约90%的抑郁症患者有失眠症状,失眠既是抑郁症发病和复发的重要风险因素,也会加重抑郁症病情和自杀风险。因此在治疗抑郁症的同时改善失眠症状可有效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西医认为,抑郁症的发生涉及神经递质及其受体异常、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亢进、神经免疫炎症、神经营养缺乏、神经元再生障碍等。目前临床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主要包括5-HT重摄取抑制剂(SSRIs)、NE重摄取抑制剂(NRIs)、5-HT/NE双重重摄取抑制剂(SNRIs)、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及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等(MAOIs)。这些药物起效迟缓、有效率低,对失眠症状改善作用有限,长期服用会导致认知能力下降、脏器功能紊乱、性功能减退等毒副作用。
中医将抑郁症归于郁证、脏躁、百合病等范畴,认为其发生与阴阳失衡、气血失和、五藏功能失调、元神失养、痰浊阻滞等密切相关。抑郁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可分为肝郁脾虚型、肝郁痰阻型、肝郁气滞型、气滞血瘀型、心肾不交型、心脾两虚型,临床上以肝郁脾虚型、心脾两虚型较为常见。中医治疗抑郁症一般从肝论治,其次从脾、心、肾论治,发展成中重度则需从瘀论治。中医将失眠成为“不寐”,又称“不得卧”“目不瞑”,《内经》认为失眠由“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失眠症的常见中医证候分型同样包括心肾不交、心脾两虚和肝郁化火等主要类型。因此,抑郁症与失眠症的病因均是情志失调,病机均与神明失养、情志不舒有关,在中医层面同样关系密切。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多种中药或中药单体成分具有补虚祛邪、调节脏腑功能、改善抑郁情绪等功效,其中白芷、川芎、五味子及薄荷脑的抗抑郁活性均有相关文献报道。但是,白芷、川芎、五味子及薄荷脑单独用药并对动物模型发挥抗抑郁作用时,所需剂量较大,折算为人用剂量分别为70.0(生药)、46.0(生药)、10.8(浸膏)、0.15g/d,远超《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规定的临床用量;且其疗效与稳定性有待提高,严重制约进一步的开发和应用。
中药复方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它基于辨证的思想观点,按照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选择合适的中药饮片、按一定组方比例配伍而成,每味中药含有复杂的化学成分,能够从整体水平调节机体生理机能状态。我们之前的申请IDC170117已经属于现有技术,其中公开了的“白芷、川芎”两味组方对小鼠行为绝望模型表现出显著抗抑郁作用,但其所需剂量较高,折算为人用剂量约为白芷(生药)35+川芎(生药)21g/d,药物剂量的增高会导致副作用及毒性增强的不良后果;且已公开的白芷川芎组合物并没有发现在抗抑郁的同时有治疗失眠作用。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抑郁症和失眠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为一种含薄荷脑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进一步地为一种含白芷、川芎、五味子和薄荷脑的抗抑郁症药物的中药组合物以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依据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按照重量份计,其包括: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
优选地,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9896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