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红壤菜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优化有机碳组分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85340.4 | 申请日: | 202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23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廖雅汶;成臣;朱博;陈玮;朱小妹;刘建秀;刘佳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1B32/1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旭鼎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46 | 代理人: | 张玲霞 |
地址: | 341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红壤 菜地 土壤 团聚 稳定性 优化 有机 组分 方法 | ||
1.一种提高红壤菜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优化有机碳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水稻秸秆及其碳化作为改良酸性红壤菜地土团聚体稳定性和有机碳组分的添加剂,所述添加剂包括5%的纳米生物炭和12%水稻秸秆。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高红壤菜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优化有机碳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生物炭为自制的水稻秸秆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红壤菜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优化有机碳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秸秆碳具体制作方法为:将水稻秸秆在80℃干燥后粉碎后,在500℃高温厌氧条件下烧制2小时炭化,将过60目筛制得传统生物炭通过机械研磨把尺寸减小到粒径≤100nm的纳米级生物炭。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高红壤菜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和优化有机碳组分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稻秸秆碳的理化性质为:pH为6.82,含水量8.0%,孔容积0.51%,比表面积600m2·g-1,有机碳含量为525.84g·kg-1,全氮含量为5.06g·kg-1,有效磷为2.13g·kg-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南师范大学,未经赣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8534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