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目标感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83076.0 | 申请日: | 2023-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46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黄韬;卢斌;梁健生;金宁;杨智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029 | 分类号: | H04W4/029;H04W24/08;H04B17/309 |
代理公司: | 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姜晓云 |
地址: | 51063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 感知 方法 装置 设备 介质 程序 产品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目标感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在对目标设备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根据感知到的目标设备的移动信息获取至少一个目标设备移动路径上的第二基站,然后,向第二基站发送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执行对目标设备进行感知的准备操作的感知业务提前指令。采用本方法能够在目标设备进入第二基站的感知范围内时及时对目标设备进行感知,提升基站更换时的感知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目标感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通信感知融合技术是当前通信行业的研究热点,通信感知融合技术,也就是将通信和感知进行结合,广泛应用于低空安防、智慧交通、智能家居、社会治理以及智慧医疗等各个领域。
目前对通信感知融合技术的研究和实现主要考虑的是单个基站内的感知效果,当被感知的目标在不同的基站间移动时,由于进行感知的基站发生了更换,可能会导致一段时间内存在感知盲区或者感知效果不佳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提升基站更换时的感知效果的目标感知方法、装置、设备、介质和程序产品。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目标感知方法,用于第一基站中,方法包括:在对目标设备进行感知的过程中,根据感知到的目标设备的移动信息获取至少一个第二基站,第二基站为目标设备移动路径上的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感知业务提前指令;其中,感知业务提前指令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执行对目标设备进行感知的准备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感知到的目标设备的移动信息获取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包括: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触发信息,触发信息携带移动信息;接收核心网设备基于触发信息发送的基站指示信息,基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触发信息,包括:若根据移动信息确定目标设备与第一基站的距离大于预设距离阈值,则向核心网设备发送触发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向第二基站发送感知业务提前指令,包括:若第一基站对目标设备的感知结果满足预设条件,则向第二基站发送感知业务提前指令。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感知结果包括移动信息和第一基站检测到的目标设备的回波的信号质量,方法还包括:若根据移动信息确定目标设备在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位置满足预设位置条件,且,信号质量满足预设质量条件,则确定感知结果满足预设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预设位置条件包括:目标设备和第一基站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的距离的比值大于预设比值的条件;和/或,预设质量条件包括:信号质量差于预设信号质量阈值的条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准备操作包括:生成用于对目标设备进行感知的指向波束的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目标感知方法,用于核心网设备中,方法包括: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触发信息,触发信息携带第一基站感知到的目标设备的移动信息;根据移动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基站,第二基站为目标设备移动路径上的基站;向第一基站发送基站指示信息,基站指示信息用于指示至少一个第二基站,第二基站用于供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感知业务提前指令,其中,感知业务提前指令用于指示第二基站执行对目标设备进行感知的准备操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根据移动信息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基站,包括:根据移动信息在目标设备的移动路径上确定目标区域;根据目标区域中的基站确定至少一个第二基站。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移动信息包括目标设备的位置和目标设备的移动方向,根据移动信息在目标设备的移动路径上确定目标区域,包括:以目标设备的位置为扇形圆心,以目标设备的移动方向为扇形中心线,确定目标扇形区域;将目标扇形区域作为目标区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830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