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前视远探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81447.1 | 申请日: | 202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569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吴康康;邓少贵;袁习勇;孟令海;蔡联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陈海滨 |
地址: | 26658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瞬变多 分量 感应 测井 前视远 探测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前视远探测方法,通过建立包括地层模型和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模型的前视远探测随钻地质导向模型,利用前视远探测随钻地质导向模型模拟钻进时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响应,验证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具有前视远探测能力后,再利用前视远探测随钻地质导向模型进行模拟,明确源距、井斜角、井径和泥浆电阻率对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响应的影响,并根据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感应电动势与晚期视电阻率的关系,构建全区视电阻率反演的目标函数,利用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测试曲线反演全区视电阻率并验证其准确性,本发明通过将时域感应电动势转换为时域视电阻率,实现了对钻头前方地质结构的前视远探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属于感应测井方法范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基于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前视远探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规随钻感应测井仪器的地质导向功能主要是在大斜度井/水平井中对仪器上下界面的环视探测,而地质导向另一方面的重要内容在于对钻头前方地质结构的前视探测。前视探测时仪器与界面法向之间的夹角(井斜角)较小,限制了仪器采用“伪前视”探测方法进行探测时的环视能力。
基于时谐源激励的随钻感应环视测井和前视测井在储层评价和地质导向中发挥着重要功能,但是这类测井仪器仍面临诸多方面的挑战,主要表现为:
(1)必须通过降低工作频率、增大源距的方式提高仪器的探测深度,使得仪器源距过长导致不同发射接收短节之间信号同步困难的问题;
(2)基于时谐源激励的感应测井仪对前方空间的敏感性明显小于对周向空间的敏感性,导致前视探测的信噪比低,制约着前视电磁波仪器的发展。
Banning(2008)首次提出了利用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确定地层倾角的方法;Hagiwara(2012)进一步对利用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快速计算地层倾角和各向异性进行了研究,同时证明了该方法对地层界面的远探测能力;Swidinsky和Weiss(2017)提出了既作为发射又作为接收的电缆瞬变电磁测井线圈系结构,并基于烟圈理论研究了二次场在地层中的扩散过程,合理解释了视电阻率曲线的响应规律。综上可得,理论上瞬变感应测井具有前视远探测的能力,但是,目前国内外鲜有关于这方面的报道,缺少对于瞬变感应测井应用于前视远探测的工作原理、发射接收天线的组合布置方式、信号定义方式以及对钻前和井周地质构造的响应特征等方面的基础研究。
因此,亟需通过研究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前视远探测能力,建立一种基于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前视远探测方法,指导随钻地质导向。
发明内容
针对储层评价和地质导向中前视探测效果差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前视远探测方法,提高了钻前地层结构的前视远探测能力,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本发明为了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的前视远探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前视远探测随钻地质导向模型,包括地层模型和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模型,用于模拟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在地层内测量的响应;
步骤2,将前视远探测随钻地质导向模型中的地层模型设置为均匀地层模型,利用前视远探测随钻地质导向模型模拟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在均匀地层中的测量过程,得到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的zz分量感应电动势曲线,验证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具有前视远探测能力;
步骤3,将前视远探测随钻地质导向模型的地层模型设置为典型地层电阻率模型,在典型地层电阻率模型中利用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模型模拟得到不同源距条件下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的响应后,再将前视远探测随钻地质导向模型的地层模型设置为均匀地层模型,在均匀地层模型中利用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模型模拟得到不同井斜角、井径和泥浆电阻率条件下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的响应,分析源距、井斜角、井径和泥浆电阻率对瞬变多分量感应测井仪器响应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未经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814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