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入壳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81291.7 | 申请日: | 202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44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4 |
发明(设计)人: | 徐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4 | 分类号: | H01M10/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小雪 |
地址: | 518132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入壳装置,包括入壳导向机构、壳体移送机构、电芯移送机构和定距机构,且入壳装置具有第一方向。其中,入壳导向机构具有导向孔,导向孔的孔壁开设有避让槽。沿第一方向,壳体移送机构设置在入壳导向机构的一侧;电芯移送机构设置在入壳导向机构相对于壳体移送机构的一侧。定距机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驱动组件与定距件。当电芯入壳时,第一驱动组件驱动定距件从避让槽的槽口伸出,使定距件位于壳体和盖体之间,以阻碍盖体与壳体贴合,将此种状态下的电池转移到盖体压装工序中,可便于控制壳体和盖体对应到各自的定位块上,使得盖体和壳体定位准确,以此保证压装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电池压装的良品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入壳装置。
背景技术
电芯入壳、盖体压装是电池生产的前后两个工序,在现有技术中,电芯入壳工序通过如发明专利公开号CN110739481A公开的一种入壳设备完成,该入壳设备包括第一夹持移送装置、第二夹持移送装置及入壳导向装置,第一夹持移送装置及夹持装置相对设置入壳导向装置的两侧。由第一夹持移送装置及第二夹持移送装置分别夹持电芯及壳体移送至入壳导向装置的工位进行入壳,电芯入壳工序完成后再进行盖体压装工序。
而在盖体压装工序中,壳体和盖体均需对应到各自的定位块上,然后再进行压装工作,而通过上述入壳设备完成电芯入壳工序,在电芯入壳之后,电芯由于惯性会往壳体内滑动,而盖体则会贴合在壳体的壳口上,盖体与壳体之间没有间距,到了盖体压装工序时,由于盖体贴合在壳体的壳口上,因此无法准确地控制壳体和盖体对应到各自的定位块上,影响压装效果,压装良品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入壳装置,由其完成电芯入壳工作,电芯入壳后盖体不会贴合壳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入壳装置,用于组装电池,所述入壳装置具有第一方向,包括:
入壳导向机构,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的导向孔,所述导向孔的孔壁开设有避让槽;
壳体移送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壳体移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入壳导向机构的一侧,用于将壳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到所述导向孔处;
电芯移送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芯移送机构设置在所述入壳导向机构相对于所述壳体移送机构的一侧,用于将连接有盖体的电芯沿所述第一方向输送到所述导向孔处并将电芯装入到壳体内;
定距机构,包括定距件和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与所述定距件连接,用于在电芯装入到壳体时驱动所述定距件从所述避让槽的槽口伸出,以使至少部分所述定距件位于壳体和盖体之间。
本发明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定距机构设置在所述壳体移送机构靠近所述入壳导向机构的一侧;所述第一驱动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移送机构上;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定距件与所述避让槽位置对应,所述避让槽靠近所述壳体移送机构的一端为供所述定距件插入的敞开端。
本发明一个特定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
固定座,设置在所述壳体移送机构上;
转轴,设置在所述固定座上;
扭簧,套设在所述转轴上;
所述定距件包括:
连接杆部,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连接杆部具有安装面;所述扭簧与所述连接杆部连接,以使所述连接杆部的长度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导向部,设置在所述安装面上且位于所述连接杆部远离所述转轴的一端,所述导向部具有导向坡面,位于所述导向部背向所述转轴的一侧,用于与盖体和电芯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欣旺达电动汽车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8129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