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面级机匣的冷却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4404.2 | 申请日: | 2023-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7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徐宁;梁晨;于景磊;任兰学;万新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F04D29/52;F04D29/5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78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压气 后面 级机匣 冷却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面级机匣的冷却结构,包括冷却机匣、冷却管、冷却钢丝、堵盖、导流机匣,冷却钢丝按冷却气流的流动方向由前至后缠绕固定于冷却管的外壁上,冷却管的一端用堵盖进行封堵,另一端在管壁上加工3‑4个沿周向分布、长度10‑15mm的豁开槽并进行涨扩,将冷却管和冷却钢丝组成的整体安装于冷却机匣的冷却孔内,冷却管有堵盖的一侧安装在冷却机匣前端,冷却机匣后端连接导流机匣,导流机匣外壁设有与冷却机匣相同数量、大小介于冷却管直径与冷却管‑冷却钢丝组件的外径之间的孔,冷却空气由机匣冷却孔前端进入,经后端导流机匣后排出。本发明提高压气机的效率,从而使燃气轮机的效率获得提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面级机匣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燃气轮机压气机后面级气体往往具有较高的温度,一般可达到400℃-500℃,若压气机后面级机匣不进行冷却,受高温的影响,转静子同步膨胀,后面级动叶叶顶和机匣的热态间隙与冷态间隙相差不大,而此间隙的存在却导致了压气机后面级的效率下降,最后导致燃气轮机效率的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燃气轮机压气机后面级机匣冷却结构,旨在提高压气机的效率,从而使燃气轮机的效率获得提升。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冷却机匣、冷却管、冷却钢丝和导流机匣,冷却管和冷却钢丝均匀安装在冷却机匣壳体上,冷却钢丝按气流方向由前至后缠绕并固定在冷却管外壁上。冷却机匣壳体内设有安装冷却管和冷却钢丝的冷却孔,冷却孔的数量和大小可根据换热计算得出。冷却机匣后端连接导流机匣,导流机匣内部冷却孔数量、位置与冷却机匣一致,冷却孔的大小介于冷却管直径与冷却管-冷却钢丝组件的外径之间。
进一步地,冷却机匣、冷却管和冷却钢丝的材料均为耐高温不锈钢。
进一步地,冷却钢丝截面直径和冷却管直径根据孔的大小和换热计算求出。
进一步地,冷却管一端用堵盖进行封堵,另一端在管壁上加工4-6个沿周向分布、长度10-15mm的豁开槽并进行涨扩。
进一步地,冷却机匣的冷却孔一端应设有止动结构。
进一步地,与所述冷却机匣孔相同数量的冷却管和冷却钢丝的组合体装于冷却机匣中,冷却管有堵盖的一侧安装在冷却机匣前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冷却钢丝按冷却气流的流动方向由前至后缠绕固定于冷却管的外壁上,冷却管的一端用堵盖进行封堵,另一端在管壁上加工3-4个沿周向分布、长度10-15mm的豁开槽并进行涨扩,然后将冷却管和冷却钢丝组成的整体安装于冷却机匣的冷却孔内,冷却管有堵盖的一侧安装在冷却机匣前端,冷却机匣后端连接导流机匣,导流机匣外壁设有与冷却机匣相同数量、大小介于冷却管直径与冷却管-冷却钢丝组件的外径之间的孔,这些孔与冷却机匣的冷却孔处于相同位置,冷却空气由机匣冷却孔前端进入,经后端导流机匣后排出,冷却机匣冷却孔的数量和大小、冷却管直径、冷却钢丝直径均由换热计算得出。
压气机工作时,外部冷却空气经过冷却机匣的冷却孔,机匣膨胀量比转子膨胀量小,通过精确计算及合理布置冷却管及冷却钢丝,压气机工作时,其后面级的动叶顶部间隙将变的很小,使压气机后面级效率获得提升,燃气轮机的效率也将获得大幅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冷却管-冷却钢丝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图2,一种用于压气机后面级机匣冷却结构由冷却机匣1、冷却管5、冷却钢丝4、堵盖3、导流机匣2组成,所有组成部分的材料均为耐高温不锈钢。冷却钢丝4按冷却气流的流动方向由前至后缠绕固定于冷却管5的外壁上,冷却管的一端用堵盖3进行封堵,另一端在管壁上加工3-4个沿周向分布、长度10-15mm的豁开槽并进行涨扩,然后将冷却管和冷却钢丝组成的整体安装于冷却机匣1的冷却孔内,冷却管有堵盖的一侧安装在冷却机匣1前端,冷却机匣1后端连接导流机匣2,导流机匣2外壁设有与冷却机匣1相同数量、大小介于冷却管直径与冷却管-冷却钢丝组件的外径之间的孔,这些孔与冷却机匣1的冷却孔处于相同位置,冷却空气由机匣冷却孔前端进入,经后端导流机匣2后排出,冷却机匣1冷却孔的数量和大小、冷却管5直径、冷却钢丝4直径均由换热计算得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440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机械制造的抓取装置
- 下一篇:移动液压升降平台用阶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