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采用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的外廊式设备平台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62589.3 | 申请日: | 2023-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65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韦林林;宗鹏鹏;詹飞龙;石文星;李先庭;王媛;诸葛水明;薛世山;李成伟;徐言先;熊爱莲;王恒;马骥;吴飞飞;王熙;刘晓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万二二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06 | 分类号: | F24F1/06;F24F1/16;F24F1/18;F24F1/38;F24F1/48;F24F1/68;E04H1/12 |
代理公司: | 广州颁码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977 | 代理人: | 赵浩竹 |
地址: | 511466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采用 折线 型翅片管 换热器 空调主机 外廊式 设备 平台 | ||
本发明属于绿色建筑和节能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采用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的外廊式设备平台,该设备平台内沿横向设置排空调主机,排风腔的排风口与空调主机的进风口同侧设置;外立面上的排风区与空调主机的排风口对应,外立面上的进风区与空调主机的进风口对应;空调主机的背板与设备平台的内墙面之间,构成用于人行、开展维修和设置空调系统铜管、电缆桥架的三合一通道。本发明构建内外融通的短路程低阻力空调主机外换热器风路体系;提高设备平台功率密度减少设备平台占地;压减空调主机进出风面占用的设备平台外立面横向宽度;便利空调主机检测维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绿色建筑和节能空调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采用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的外廊式设备平台。
背景技术
外廊式设备平台是指高层建筑的某一楼层,其外缘有效面积全部或大部分用于空调等设备的布置。现有商用中央空调主机的外换热器模块多以“翅片管换热器+顶出风轴流风机”为标准配置。
在高层或超高层建筑中使用的多联机商用中央空调主机,通常布置于外廊式设备平台内,以高效集约地利用设备平台空间和空气能资源,降低设备平台建造成本的同时实现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
现有技术(用于放置室外机的设备间(CN215889470U)公开了在设备间内增设了百叶窗和导风罩,百叶窗安装在窗户上,导风罩的进气口与室外机连接,导风罩的出气口靠近百叶窗或者抵接于百叶窗。该方案通过百叶窗和导风罩组合使用,能够将夏季室外机产生的热空气直接导出到设备间的外面,一定程度提高了室外机换热器的换热性能,但仍无法有效解决设备平台内部通风换热不均匀,设备平台内部环境夏季温度过高、冬季温度过低等问题。
综上所述,现有的多联机、风冷水机模块等“上出风”商用中央空调主机,以及空调主机与外廊式设备平台之间的结构关系,仍存在很多技术问题,包括:
一是空调主机设备平台的能量密度低。经过多次结构优化和能效提升,现状空调主机按照本体占地面积计算功率密度都已超过40kw/㎡,而现状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功率密度只有11.6kw/㎡,即平台上的空调主机进出风道、维修通道和通风盲区占地面积达到空调主机本体面积的2.4倍以上;现状空调主机设备平台占地面积过大,普遍达到建筑总面积的1.5%以上,已经成为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的突出问题。
二是设备平台占用建筑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问题。现状空调主机及设备平台的进出风场结构不合理、纵深空间与顶部空间利用率低,还导致设备平台占用建筑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现状超高层建筑中每隔12层左右设置的设备层,四周外廊全部被空调主机进出风口所占用。建筑外立面宽度是建筑物指标体系中仅次于建筑面积的重要资源,高层超高层建筑中空调主机设备平台争夺建筑外立面的宽度资源,占用外立面横向宽度过大,造成同层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环境的视觉沟通被阻断,也已经成为建筑暖通空调设计中的突出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问题,实现空调主机外换热器在自己的大气环境压力下均匀通风换热;对设备平台进行全空间分区域超高效率开发利用,实现无盲区无死角;大幅度提高设备平台能量密度等,本发明提供一种采用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的外廊式设备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采用折线型翅片管换热器空调主机的外廊式设备平台,所述设备平台内沿横向设置至少1排空调主机;
所述设备平台设有用于通风的外立面,所述空调主机的进风口靠近外立面;排风腔的排风口设置和/或抵近于外立面;所述排风腔的排风口与空调主机的进风口同侧设置;
所述外立面上的排风区与所述空调主机的排风口对应,所述外立面上的进风区与所述空调主机的进风口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万二二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万二二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25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