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62068.8 | 申请日: | 2023-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4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何洋;黄俊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洋 |
| 主分类号: | C02F9/00 | 分类号: | C02F9/00;C02F3/30;C02F3/12;C02F3/10;C02F1/00;C02F1/6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10199 湖南省长沙市长***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物反应器 污水处理 装置 处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涉及膜生物反应器技术领域,解决了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时,装置内部的生物膜在清洗时,通常需要人为进行拆装分离,且清洗时,无法同时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导致装置的工作效率低下,且每次对生物膜进行分离时,通常需要工作人员进入池中对连接的曝气管进行分离,非常不便的问题。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包括水池组件,所述水池组件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本发明通过膜移动机构的设置,使装置在对生物膜组件进行清洗的同时,可将另一个生物膜组件放入好氧池的内部,从而无需等待生物膜组件清洗完成持续对污水进行净化,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生物反应器领域,具体为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污水处理时,会采用膜生物反应器进行处理;
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以膜组件取代传统生物处理技术末端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有机负荷,从而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面积,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剩余污泥量。主要利用膜分离设备截留水中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有机物。膜生物反应器系统内活性污泥(MLSS)浓度可提升至8000~10,000mg/L,甚至更高;污泥龄(SRT)可延长至30天以上。
而现有的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时,装置内部的生物膜在清洗时,通常需要人为进行拆装分离,且清洗时,无法同时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导致装置的工作效率低下,且每次对生物膜进行分离时,通常需要工作人员进入池中对连接的曝气管进行分离,非常不便;因此,不满足现有的需求,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及处理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在使用时,装置内部的生物膜在清洗时,通常需要人为进行拆装分离,且清洗时,无法同时进行污水的净化处理,导致装置的工作效率低下,且每次对生物膜进行分离时,通常需要工作人员进入池中对连接的曝气管进行分离,非常不便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膜生物反应器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水池组件,所述水池组件的一侧设有进水机构,所述水池组件的上方设有膜移动机构,所述水池组件的两侧设有清洗池,所述水池组件和清洗池的内部均设有生物膜组件;
所述膜移动机构包括固定台、支撑架、丝杆、活动台、绳索收纳箱、绳索、丝杆电机、绞线电机和卡装钩,所述固定台设置在水池组件的上方位置,所述固定台的内部活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外表面活动安装有四个活动台,所述活动台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绳索收纳箱,所述绳索收纳箱的底端均活动设有两个绳索,所述绳索的底端均固定安装有卡装钩;
所述生物膜组件包括膜框架、上固定管、下固定管、帘式膜、滚轮和固定钩,两个所述膜框架分别设置在水池组件和清洗池的内部,所述膜框架靠近顶端的内侧活动设有多个上固定管,所述膜框架靠近底端的内侧活动设有与上固定管相同数量的下固定管,所述上固定管与下方对应的下固定管之间均连接有帘式膜;
所述膜框架的底端靠近水池组件内部表面的位置活动安装有曝气主管,所述曝气主管的一端活动安装有多个曝气副管,所述曝气副管均位于下固定管的正下方位置且与膜框架通过连杆连接,所述曝气副管之间均通过连接管贯通连接,位于中间的所述曝气副管与曝气主管贯通连接,所述曝气主管和曝气副管相对贴合的表面均固定安装有L型固定板,所述曝气主管的上端面设有插槽,所述曝气副管的下端面设有插槽,所述L型固定板均活动卡入插槽的内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洋,未经何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206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
- 下一篇:一种传输性能好的光纤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