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561552.9 | 申请日: | 2023-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174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吴国和;徐诗霖;林颖艺;黄德春;黄英东;刘王雍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合安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福建安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F15/686 | 分类号: | E05F15/686 |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磊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交通 站台 智能 屏蔽门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包括固定立柱和活动柱,固定立柱上设置有伸缩槽,伸缩槽内设置有限位滑柱,活动柱包括主体板、丝杆以及滑块,主体板上端设置有转动辊和传送带,丝杆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头和第二连接头,传送带远离第一连接头的一端与滑块连接,滑块上设置有挂钩,固定立柱和活动柱至少为两个,使得两个固定立柱上的活动柱之间连接有端部固定至挂钩处的拉绳。本发明设置简单,通过拉绳式的屏蔽门以拉长屏蔽门柱之间的距离,一个屏蔽门区域对应多类列车的车门,适用于不同列车开门位置不同的要求,便于上下客,且拉绳的两级升降结构稳定,拉绳降下时,可有效防止人员跌落站台,安全性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本发明涉及一种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的发展,在城市与市郊之间,承接运输功能的轨道车辆需求日益增大。伴随着各地区多样化的发展态势,轨道车辆实际需求存在千差万别,城市内部的地铁(包含地下铁路和地上城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列车(包含动车、高铁和普通火车)等等,这些被统称为轨道交通车辆。
而这些轨道交通车辆的站台上人流量大,轨道交通运行速度快,需要在站台处设置屏蔽门,以隔开站台人员与轨道车辆,以防站台人员意外跌落站台造成危险。例如中国专利实用新型专利CN206769653U提供了一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包括:防护墙、屏蔽门、电机组件,电机组件包括有高速电机、齿轮减速箱以及传动齿条,齿轮减速箱具有输入端以及输出端,传动齿条用于安装到轨道交通站台门上,传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电池盒组件,电池盒组件包括有防护轨道以及能源电池,于防护轨道两端分别为开口端、封闭端,于封闭端上设置有第一金属接触片,第一金属接触片与高速电机电气连接,能源电池设置第二金属接触片。上述实用新型设置有电机组件以及电池盒组件,能够形成一套自备电源的屏蔽门打开系统,在屏蔽门出现故障无法开启时,仅需要推动能源电池就可以通过高速电机将屏蔽门快速打开,上述实用新型使用简单、系统运行可靠、屏蔽门可快速开启。
但是上述站台屏蔽门结构依然存在以下问题:为实现适应不同客运量,一般会对列车进行编组设计,例如二编组列车和三编组列车等,不同的列车,为适应不同编组的列车停靠,或为了满足不同站台的上下客需求,一条线路上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编组的站台,也就是不同的列车车门打开的位置是不同的,可能导致屏蔽门与车门无法对应,乘客上下列车极为不便。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一种合理高效的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对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置简单,通过拉绳式的屏蔽门以拉长屏蔽门柱之间的距离,可以一个屏蔽门区域对应多类列车的车门,适用于不同列车开门位置不同的要求,便于乘客上下列车,且拉绳的两级升降结构稳定,拉绳降下时,也可以有效防止人员跌落站台,安全有保证的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轨道交通站台智能屏蔽门结构,包括固定立柱和设置于所述固定立柱上的活动柱,所述固定立柱上设置有伸缩槽,所述伸缩槽内设置有用于方便所述活动柱滑动的限位滑柱,所述活动柱包括主体板、设置于所述主体板一侧的丝杆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板远离所述丝杆的一侧的滑块,所述主体板上端设置有转动辊和与所述转动辊连接的传送带,所述丝杆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传送带端部连接的第一连接头和用于与所述限位滑柱连接的第二连接头,所述传送带远离所述第一连接头的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滑块上设置有挂钩,所述固定立柱和活动柱至少为两个,使得两个所述固定立柱上的活动柱之间连接有端部固定至所述挂钩处的拉绳。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滑块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所述滑块包括第一滑块和设置于所述第一滑块下方的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的数量均至少为一个。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挂钩包括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且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主体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二挂钩与所述主体板之间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合安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福建安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高合安智能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福建安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615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