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备援切换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53963.3 | 申请日: | 2018-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266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彭德智;罗铭翔;张家豪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9/06 | 分类号: | H02J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王玉双;张燕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换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备援切换装置,备援切换装置对后级电路提供不间断供电的切换。备援切换装置包含耦接主电源的主回路开关、耦接备用电源的备用回路开关、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以及控制单元,该第一开关组包含第一双向开关和第一旁路开关,该第二开关组包含第二双向开关和第二旁路开关。控制单元分别提供开关信号控制该第一双向开关、该第一旁路开关、该第二双向开关以及该第二旁路开关,使后级电路由主电源供电或由备用电源供电。
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8年08月30日、申请号为201811002986.0、发明名称为“备援切换装置及其控制方法”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切换装置,尤指一种备援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备援系统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各式各样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与伺服电源输入级,其目的用以提高供电的可靠度与使用的弹性。近年来在系统空间与设备容量使用率的要求下,备援电路已从系统的个别单元,逐渐地整合进入电源单元。惟现行备援系统不但体积大且成本高,因此,对于整合电源的设计,必须予以考虑。
因此,如何设计出一种备援切换装置,通过减少控制电路及简化控制方式,实现具高效率及成本效益的功效,乃为本案发明人所欲行克服并加以解决的一大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备援切换装置,解决低电源切换效率与高电路成本的问题。
为达成前揭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备援切换装置,对后级电路提供不间断供电的切换。备援切换装置包含主回路开关、备用回路开关、第一开关组、第二开关组以及控制单元。主回路开关耦接主电源。备用回路开关耦接备用电源,其中,主回路开关与备用回路开关分别对应主电源与备用电源设置。第一开关组耦接主回路开关与备用回路开关,第一开关组包含第一双向开关与并联耦接第一双向开关的第一旁路开关。第二开关组耦接主回路开关与备用回路开关,第二开关组包含第二双向开关与并联耦接第二双向开关的第二旁路开关。控制单元分别提供开关信号控制第一双向开关、第一旁路开关、第二双向开关以及第二旁路开关,使后级电路由主电源供电或由备用电源供电。
藉由所提出的备援切换装置,能够降低开关的导通应力,提高开关的可靠度、适用包含零电流开关的电路拓朴以及实现后级电路的小型化与兼顾足够的断电后供电时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备援切换装置,对一后级电路提供不间断供电的切换。
为达成前揭目的,本发明所提出的备援切换装置包含:一主回路开关,耦接一主电源的一第一火线端与一第一中性线端;一备用回路开关,耦接一备用电源的一第二火线端与一第二中性线端;一第一开关组,经由主回路开关耦接第一火线端、经由备用回路开关耦接第二火线端及耦接后级电路;一第二开关组,经由主回路开关耦接第一中性线端、经由备用回路开关耦接第二中性线端及耦接后级电路;及一控制单元;其中,控制单元用以控制相应于主电源的一第一供电路径的导通或断开,及控制相应于备用电源的一第二供电路径的导通或断开,使后级电路由主电源供电或由备用电源供电。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发明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备援切换装置的电路方块图。
图2为本发明备援切换装置操作于正常开机的时序波形图。
图3A为本发明备援切换装置操作于异常掉电压的供电切换的时序波形图。
图3B为本发明备援切换装置操作于异常欠电压的供电切换的时序波形图。
图4为本发明备援切换装置的零电流开关方法第一实施例的流程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39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业物联网运维平台可信性数据自动化转发方法
- 下一篇:晶圆片片盒扫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