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取像镜头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51054.6 | 申请日: | 202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2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权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贺财俊;臧建明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镜头 | ||
一种取像镜头,从物侧到像侧沿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其分别具有正的屈光度、正的屈光度、负的屈光度、正的屈光度、以及负的屈光度。取像镜头具有屈光度的透镜共五片,其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取像镜头通过移动第五透镜执行对焦行程,且满足条件式2.5∣f2/f3∣5.5,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光学元件,尤其涉及一种取像镜头。
背景技术
可携式电子装置的规格日新月异,作为关键零组件之一的光学取像镜头也更加多样化发展。对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取像镜头,不仅要求更大光圈并维持较短的镜头总长外,还追求更高画素与更高分辨率。为了满足各种设计需求,取像镜头往往包括了多个透镜,其对焦过程可能改变镜头总长,不利于配置在薄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取像镜头,对焦过程不会改变镜头总长,适于配置在薄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取像镜头,从物侧到像侧沿着光轴依序包括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其分别具有正的屈光度、正的屈光度、负的屈光度、正的屈光度、以及负的屈光度。取像镜头具有屈光度的透镜共五片,其中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为非球面透镜,取像镜头通过移动第五透镜执行对焦行程,且满足条件式2.5∣f2/f3∣5.5,其中f2为第二透镜的焦距,f3为第三透镜的焦距。
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取像镜头通过移动第五透镜执行对焦行程,取像镜头的镜头总长在对焦时维持固定,因此适于配置在薄型的可携式电子装置上,尤其可以用作为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前镜头。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示意图。图1B及图1C为第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场曲示意图,图1D为第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畸变示意图;
图2A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示意图。图2B及图2C为第二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场曲示意图,图2D为第二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畸变示意图;
图3A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示意图。图3B及图3C为第三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场曲示意图,图3D为第三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畸变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0:光圈;
1、2、3、4、5:透镜;
8:滤光片;
10:取像镜头;
15、25、35、45、55、85:物侧面;
16、26、36、46、56、86:像侧面;
99:成像面;
A1:物侧;
A2:像侧;
I: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A,其示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的示意图。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取像镜头10从物侧A1至像侧A2沿取像镜头10的光轴I依序包括光圈0、透镜1至透镜5、以及滤光片8。当由一待拍摄物体所发出的光线进入取像镜头10,并依序穿透光圈0、透镜1、透镜2、透镜3、透镜4、透镜5以及滤光片8后,会在成像面99(image plane)形成影像。滤光片8例如为红外线截止滤光片(infrared cut-off filter),其可以让具有适当波长的光线(例如红外线或可见光)通过,而滤除想要滤除的红外线波段。滤光片8设置于透镜5与成像面99之间。补充说明的是,物侧A1是朝向待拍摄物体的一侧,而像侧A2是朝向成像面99的一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立景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5105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