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螺旋磁刺激线圈和经颅磁刺激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27723.6 | 申请日: | 2023-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083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欣;刘志朋;殷涛;武健康;马任;李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N2/04 | 分类号: | A61N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苏舒音 |
地址: | 30019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螺旋 刺激 线圈 经颅磁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双螺旋磁刺激线圈和经颅磁刺激装置。双螺旋磁刺激线圈包括: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轴线与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的轴线平行;连接部,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第一端,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第一端,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第一端和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第一端均指向同一方向,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和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之间相互侵入。在使用时,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激发的磁场和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激发的磁场相叠加所得的叠加磁场强度强,且叠加面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设计,因此可以提高磁刺激的精准度,避免过度刺激。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励磁线圈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双螺旋磁刺激线圈和经颅磁刺激装置。
背景技术
进行经颅磁刺激时,往往采用磁刺激线圈励磁的方式构建磁刺激磁场。
现有的磁刺激线圈,包括八字线圈、圆形线圈、双锥型线圈等。其中圆形线圈利用线圈几何中心的聚焦磁场进行刺激实验;螺线管线圈利用螺线管的低部线圈磁场进行刺激。这些线圈的刺激区域为厘米级。绕线方式大多为平面蚊香形,线圈主要分布在刺激平面上,造成线圈刺激区域通常在厘米尺度,尺度较大。较大的刺激范围通常会覆盖靶点以外的区域,精准度较差,会造成过度刺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螺旋磁刺激线圈和经颅磁刺激装置,绕制方式为竖直向上螺旋缠绕,刺激精度为螺旋线的导线直径,有望实现毫米级的磁刺激精度。可避免对靶点以外区域的过度刺激。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螺旋磁刺激线圈,包括:
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
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轴线与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的轴线平行;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第一端,所述连接部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第一端,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第一端均指向同一方向,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和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之间相互侵入。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和所述连接部均由同一导电体构成。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和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匝数均处于5-20匝范围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和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绕线方式均为朝第一方向螺旋式缠绕。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和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线圈半径均小于2.5厘米。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和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的导电体半径均小于0.5毫米。
可选的,还包括线圈支架,所述线圈支架用于将所述第一管状螺旋子线圈、所述第二管状螺旋子线圈和所述连接部固定在外部设备上。
可选的,所述线圈支架由非磁性材料构成。
可选的,所述非磁性材料包括石英、聚四氟乙烯、有机玻璃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经颅磁刺激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双螺旋磁刺激线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2772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