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水稻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病中的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17505.4 | 申请日: | 202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74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靳亮;关丽梅;况文东;占智高;陈俊晖;李江怀;杨健;王金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流域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A01N63/22;A01P3/00;C12R1/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知义律师事务所 31304 | 代理人: | 刘峰 |
地址: | 33009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贝莱斯 芽孢 杆菌 菌株 及其 防治 水稻 稻瘟病 葡萄灰 中的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水稻稻瘟病及其葡萄灰霉病中的应用。该菌株为贝莱斯芽孢杆菌;保藏名称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HY‑46;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2022年6月28日,保藏编号CCTCC NO:M2022994。本发明贝莱斯芽孢杆菌对植物真菌病害稻瘟病和葡萄灰霉具有很强的拮抗作用,用于制备稻瘟病及葡萄灰霉抑菌剂,为开发新型高效的杀菌剂提供新材料,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良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菌株及其在防治水稻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病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水稻是世界人口主要的粮食作物,全球一半以上的人以大米为食。稻瘟病菌是水稻最重要的真菌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会严重影响水稻的生产和质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绿色的有机的粮食、蔬菜、水果等其上面的农药残留的关注也是日益增强,而过度使用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食品安全及人类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做好农产品绿色、高效、安全生产防治水稻病害。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又称葡萄灰腐病,是灰葡萄孢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普通葡萄上的一种病害。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经成熟的果实,有时也危害新梢、叶片和果梗。病害流行时花穗发病率可达70%以上。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病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葡萄酿酒过程中如不慎混入灰霉病的病果,可造成葡萄酒颜色改变、酒质变劣。
化学农药使用的残留对于农作物、果蔬等品质、生态环境及人类健康具有一定的危害,而抗病品种选育周期十分漫长,加之一些致病真菌容易变异,导致品种抗性易丧失。因此,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的生物防治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
生防芽孢杆菌具有广谱的抑菌活性,与环境相容性较好,兼具多种生防机制,实践证明,芽孢杆菌是稻瘟病及葡萄灰霉防治中具有应用潜力的生防微生物,采用微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的研究与应用是农作物及果蔬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能满足人们对粮食作物及果蔬安全生产的要求。目前己有分离到多株可显著抑制稻瘟病、葡萄灰霉病的生防菌株,但是,同时抑制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病的菌株也不多,且能在田间有效防控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的生防菌株更难那得,本领域中寻找新的高效生防菌株有助于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的绿色防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HY-46,解决上述现有生态环境及植物存在的问题,该菌株分离自南海海洋水样,对水稻和葡萄的生长无不良影响,可用于水稻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的生物防治。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的生防菌剂,包含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HY-46。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治水稻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的生防菌剂的制备方法,直接通过液体发酵的方法获取含有大量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HY-46的生防菌剂。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HY-46菌株在制备防治水稻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的药物中的应用,以及在防治水稻稻瘟病及葡萄灰霉的应用。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生防菌剂在防治水稻稻瘟病及葡萄灰霉中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一种贝莱斯芽孢杆菌,该菌株为芽孢杆菌;保藏名称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 HY-46;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CCTCC),保藏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汉大学,保藏日期为2022年6月28日,保藏编号为CCTCC NO:M2022994。
本发明所述的贝莱斯芽孢杆菌制备的贝莱斯芽孢杆菌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流域生态研究所),未经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江西省流域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1750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维水文数据处理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X射线源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