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15364.2 | 申请日: | 202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251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朱英伟;王鹏;雷勇;王为;刘雪山;王义剀;马世金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 |
主分类号: | F41B6/00 | 分类号: | F41B6/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睿道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7 | 代理人: | 潘育敏 |
地址: | 610065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超导 恒磁通 感应电 流过 换向 电磁 发射 装置 方法 | ||
1.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线圈,所述驱动线圈采用超导线材或带材绕制,多个所述驱动线圈组成发射通道;
抛体线圈,所述抛体线圈采用超导块材或超导线材绕制;
超导直流电源,所述超导直流电源用于为驱动线圈、抛体线圈提供初始电流;
释能换向电路,所述释能换向电路,利用中间电容器回收转存超导驱动线圈磁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传感器用于监测抛体线圈的所在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释能换向电路包括第一回路和第二回路;
所述第一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线圈、电阻R1与开关Sd1,所述第二回路包括依次连接的驱动线圈、电阻R1、二极管D1与电容器C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Sd1处还设置有电流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驱动线圈中的电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Sd1为超导开关或晶闸管换向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启动线圈,超导抛体线圈中的初始电流通过启动线圈脉冲放电感应获得,即通过储能电容器向启动线圈脉冲放电,使位于初始发射位置的抛体线圈产生感应电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通道由在同一轴线上间隔设置多个驱动线圈级联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通道由多级多极矩线圈组构成,所述多级多极矩线圈组沿抛体线圈的运动方向延伸。
9.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装置;发射方法如下:
使用超导直流电源为超导驱动线圈励磁充电至电流Id1,然后闭合超导开关,使超导驱动线圈以电流Id1闭环运行;
发射初始时刻,利用超导直流电源为超导抛体线圈励磁充电,使超导抛体线圈产生电流Ip1,且电流Id1与Ip1的方向一致;然后闭合超导开关,使超导抛体线圈闭环运行;
当超导抛体线圈运动到超导驱动线圈轴向中心点位置时,超导驱动线圈中的电流Id1自动衰减过零,释能换向电路的第一回路断开,同时换向第二回路闭合转存磁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超导恒磁通感应电流过零换向的电磁发射方法,其特征在于,超导抛体线圈的磁通量大于超导驱动线圈,电流Ip1与电流Id1的比值为k=(LpLd-M0M1)/(LpM0-LpM1);其中,Ld为超导驱动线圈的电感,Lp为超导抛体线圈的电感,M0为超导抛体线圈中点位于超导驱动线圈轴向中心处时的互感,M1为位于发射初始位置时超导抛体线圈与超导驱动线圈的互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未经四川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15364.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