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输配电网全局碳流分布式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310511416.9 | 申请日: | 2023-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2316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尧;吴至复;孙宏斌;戴铁潮;徐昱;黄红兵;郭庆来;黄宇腾;杨强;张旭东;张建松;沈思琪;葛怀畅;王彬;潘昭光;俞天奇;董伟;刘艺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3/06 | 分类号: | H02J3/06;H02J3/48;H02J3/38;G06F17/16;G06F17/12;G06Q50/06 |
代理公司: | 浙江金杜智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511 | 代理人: | 蒋力 |
地址: | 310000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网 全局 分布式 确定 方法 装置 | ||
1.一种输配电网全局碳流分布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获取分布式输配电网中的电力属性数据,并基于电力属性数据进行潮流计算,确定分布式输配电网的全网功率分布;
基于所述全网功率分布,进行与所述潮流计算对应的潮流追踪,并在所述潮流追踪过程中,确定对应的基础矩阵及基础向量,并基于所述基础矩阵及基础向量,构建对应的逆流追踪矩阵,所述基础矩阵及基础向量包括:支路有功潮流矩阵、发电机有功注入分布矩阵、节点有功通量矩阵、支路网损向量、节点负荷向量、发电机碳排放向量、关联矩阵;
分析所述潮流计算过程,将所述分布式输配电网的潮流计算过程分解为发输电主系统的发输电潮流过程以及配电从系统的配电潮流过程;
基于所述基础矩阵、基础向量及逆流追踪矩阵,对所述发输电主系统进行潮流追踪,计算得到发输电主系统中各节点的电碳因子分布;
根据所述发输电主系统中各节点与配电从系统的连接关系确定边界节点,并将所述边界节点的电碳因子加入等值的发电机组作为配电从系统的输入,并通过对配电从系统进行潮流追踪,确定所述配电从系统中各节点的电碳因子分布,基于所述发输电主系统及配电从系统中各节点的电碳因子分布确定所述分布式输配电网的全局碳流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配电网全局碳流分布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逆流追踪矩阵的计算表达式,包括:
H=I-PBT*PN-1
H*PN*ξT=(v*PG)T
A=H-1
其中,PB为支路有功潮流矩阵,PG为发电机有功注入分布矩阵,PN为节点有功通量矩阵;ξ为N维行向量,元素全部为1,v为K维行向量,元素全部为1,A为所述逆流追踪矩阵,I为单位矩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配电网全局碳流分布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发输电主系统中各节点的电碳因子分布的计算表达式,包括:
PN=A*PG
RN=A*diag(EG)*PG
EN=diag(PN)-1*RN
其中,PN为所述节点有功通量矩阵,A为所述逆流追踪矩阵,PG为所述发电机有功注入分布矩阵,RN为发输电主系统中各节点的碳流率通量,EG为发电机碳排放向量,EN为发输电主系统中各节点的电碳因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配电网全局碳流分布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发输电主系统及配电从系统中各节点的电碳因子分布确定所述分布式输配电网的全局碳流分布,包括:
基于输配电网的全网功率分布计算广义负荷,并进行发输电潮流追踪,联合所述发输电主系统的电碳因子计算发输电碳流分布;
基于所述发输电碳流分布,对所述边界节点进行网络等值,并进行配电潮流追踪,联合所述配电从系统的电碳因子计算配电碳流分布;
结合所述发输电碳流分布及配电碳流分布,确定所述分布式输配电网的全局碳流分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配电网全局碳流分布式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边界节点的个数为1时,所述将所述边界节点的电碳因子加入等值的发电机组作为配电从系统的输入,包括:
将所述边界节点的电碳因子作为配电从系统的输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未经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11416.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元器件表面划痕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食品样本检测数据处理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