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专用发票的使用归档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310506719.1 | 申请日: | 202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63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江张鹏;邱炜远;张大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Q40/12 | 分类号: | G06Q40/12;G06F16/11;G06Q1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王爱涛 |
地址: | 10002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 专用发票 使用 归档 方法 系统 设备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专用发票的使用归档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涉及电子专用发票管理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取业务系统发送的版式文件字节流信息并还原为版式文件;根据版式文件确定初始发票信息和税号并从外部发票信息平台获取全票面信息;将全票面信息与初始发票信息进行核对;将已核对发票信息返回至业务系统;进行电子专票认证;将已完成认证的电子专票的综合信息发送至会计电子档案系统进行归档保管;根据查询发票信息请求从本地数据库或会计电子档案系统调取目标电子专票的特定信息,并返回至业务系统或财务系统。本发明能够优化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获取、使用、归档、利用的整体流程,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专用发票管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专用发票的使用归档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简称电子专票)是以版式电子文件为载体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与纸质专用发票具有相同的使用效力及归档要求,因此需要有规范的使用流程及严格的归档保管要求。
现有方案把电子专票当作普通的电子发票进行管理。比如,未要求业务系统必须提交电子专票的版式文件。业务系统仅需提供发票号码、发票代码等相关信息,即可从税务进项管理系统获取发票信息,进行后续电子专票使用流程。当完成业务及财务流程处理,完成电子专票的认证处理,面临电子专票的归档环节时,出现无法获取版式文件的情况。再比如,对于用户上传的版式文件,税务进项管理系统未进行有效性验证、未对文件内容及第三方平台返回的电子专票信息进行比较,无法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另外,因不能确保获取到电子专票的版式文件,归档环节无法保证归档的完整性,出现后续用户无法获取业务单证对应的电子专票原始凭证的问题。
现有的电子专票的使用及归档方法,无论是电子专票版式文件的获取方法、版式文件的有效性验证、版式文件上的发票信息有第三方平台的发票信息校验、电子专票发票信息及版式文件归档,还是已归档电子专票的利用,均不符合相关要求,迫切需要进行优化及完善。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
未能获取到电子专票的有效版式文件。现有方案允许业务系统通过发票代码、发票号码等相关信息直接获取到电子专票的发票信息,错失在业务流程开始的环节收集电子专票版式文件的机会。业务流程开启之后,没有相关的环节能强制业务系统提供电子专票的版式文件,无法满足要求后续归档保管的要求。
未对电子专票的版式文件内容和数据流内容进行核对,无法保证数据一致。现有方案对于上传的电子专票版式文件,未进行文件的真实性、有效性检验,也未对上传的版式文件进行解析处理及数据比对,无法保证版式文件上的发票信息与从第三方平台获取到的发票信息一致,也无法保证版式文件和发票信息的一一对应关系。
未对电子专票的版式文件进行归档,不满足会计电子档案的保管要求。现有方案既不能保证获取到电子专票的版式文件,对于部分获取到版式文件的电子专票,也没有按照规范的流程进行电子化归档。电子专票的版式文件作为原始凭证,需要按照会计电子档案的管理规范进行归档。
无法方便的利用电子专票。在完成与电子专票相关联的业务及财务流程后,因未对电子专票进行规范化的归档,后续开展业务检查、审计等相关活动时,无法通过会计电子档案系统获取相关电子专票的原始凭证,影响相关业务开展,也无法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综上,基于以上几点,现有电子专票的使用及归档方法在版式文件的获取、真实性有效性校验、数据核对、发票使用、版式文件归档、档案利用等方面,存在无法满足法律法规及业务的需求的问题,其整体流程有待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子专用发票的使用归档方法、系统、设备及介质,以优化增值税电子专用发票获取、使用、归档、利用的整体流程,实现全流程闭环管理,从而保证对电子专票的版式文件归档符合会计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满足后续会计原始凭证利用相关要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50671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