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信方法和多链路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97669.5 | 申请日: | 2021-09-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48982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淦明;李伊青;郭宇宸;黄国刚;李云波;陆雨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76/15 | 分类号: | H04W76/15;H04W8/26;H04L61/50;H04L101/62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518129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通信 方法 多链路 设备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和多链路设备,该方法包括:当多条链路仅有一条链路建立成功时,第一MLD基于单链路通信规则与第二MLD进行空口传输。该多条链路可以为第一MLD请求建立的多条链路,或者,该多条链路可以为第一MLD与第二MLD已经建立成功的多条链路。根据本申请的方案,当多条链路中仅有一条链路建立成功时,第一MLD和第二MLD之间不基于多链路通信规则进行空口传输。具体地,第一MLD发送的空口传输的帧中携带的地址2字段为第一MLD的MAC地址。在安全流程下,第一MLD生成密钥所使用的地址也可以为第一MLD的MAC地址。因此,第一MLD生成密钥使用的地址与进行空口传输携带的地址2字段可以是一致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通信方法和多链路设备。
背景技术
下一代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标准朝着不断提高吞吐率的方向进行发展和演进,其中一个关键技术为多链路(multi-link)通信。多链路设备是支持多链路通信的设备。当两个多链路设备进行空口传输时,两个多链路设备之间可能建立多条链路。但是,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该两个多链路设备之间只成功建立了一条链路,或者只有一条链路可以使用。在该情况下,两个多链路设备之间如何进行空口传输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和多链路设备,能够实现在两个多链路设备之间只成功建立了一条链路的情况下,两个多链路设备基于单链路通信规则进行空口传输。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方法,该方法可以由多链路设备执行,或者,也可以由多链路设备的组成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执行,对此不作限定,为了便于描述,下面以由第一多链路设备执行为例进行说明。
该方法可以包括:当多条链路仅有一条链路建立成功时,第一多链路设备MLD基于单链路通信规则与第二MLD进行空口传输。
一示例,该多条链路可以为第一MLD请求建立的多条链路。
又一示例,该多条链路可以为第一MLD与第二MLD已经建立成功的多条链路。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当多条链路中仅有一条链路建立成功时,第一MLD基于单链路通信规则与第二MLD进行空口传输,不需要基于多链路通信规则进行空口传输。通过该方式,在第一MLD与第二MLD之间仅有一条链路建立成功时,基于单链路通信规则,更加符合第一MLD与第二MLD之间当前的链路连接情况。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MLD基于单链路通信规则与第二MLD进行空口传输,包括:
第一MLD向第二MLD发送第一空口传输的帧,第一空口传输的帧的地址2字段设置为第一MLD的媒体接入控制MAC地址。
根据本申请的方案,在多条链路中仅有一条链路建立成功的情况下,第一MLD发送的空口传输的帧中携带的地址2字段设置为第一MLD的MAC地址。在安全流程下,第一MLD生成密钥所使用的地址也可以为第一MLD的MAC地址。因此,采用本申请的方案,第一MLD生成密钥使用的地址与进行空口传输携带的地址2字段可以是一致的。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空口传输的帧的地址1字段设置为第二MLD的MAC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
第一MLD从第二MLD接收第二空口传输的帧,第二空口传输的帧的地址1字段设置为第一MLD的MAC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空口传输的帧的地址2字段设置为第二MLD的MAC地址。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现方式中,多条链路仅有一条链路建立成功,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976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