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充电器在审
| 申请号: | 202310486713.2 | 申请日: | 2023-04-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6647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 发明(设计)人: | 崔朋玉;陈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高***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控制电路 控制 方法 应用 充电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充电器,通过其接口处的CC1引脚或CC2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判断负载装置是否连接到充电器,当检测到负载装置已经连接到充电器时,电源装置将输出电压恢复到第一阈值及以上,然后闭合负载开关开始给负载装置充电;当检测到负载装置未连接到充电器时,首先会断开负载开关,其次会降低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基准电压,将输出电压降到第二阈值并维持住,第二阈值小于第一阈值,从而减小了充电器的整机的待机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控制电路、控制方法及应用其的充电器。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PD(Power Delivery)快速充电器中,协议芯片作为输出电压的控制核心,一方面通过与手机等负载装置协商可以实时调整输出电压的高低,另一方面通过控制负载开关QS1可以决定输出电压的有无。传统快速充电器中,当手机移除后,进入待机状态,将输出电压Vout一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电压阈值,这必然会产生较大的空载损耗。而充电器往往绝大部分时间处于空载工作状态,若长时间维持较高的空载电压将使空载损耗倍增,导致浪费电能,故寻找一种优化充电器空载损耗的方法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优化充电器空载损耗的控制方法,以减小充电器整机的待机损耗。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响应于检测到无负载装置连接到所述充电器以进入待机模式,在所述待机模式的至少部分时间区间内,控制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不大于第二阈值;
响应于检测到有负载装置连接到所述充电器以进入充电模式,在所述充电模式,控制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不小于第一阈值,其中,所述第一阈值大于所述第二阈值。
优选地,所述充电器还包括负载开关,所述负载开关用于将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端连接至所述负载装置,且在所述待机模式,关断所述负载开关;在所述充电模式,导通所述负载开关。
优选地,所述充电器通过检测其接口处的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的电平状态来判断所述负载装置是否连接到所述充电器。
优选地,所述充电器检测到所述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上的电压在预定范围内时确认所述负载装置连接到了所述充电器。
优选地,有所述负载装置连接到所述充电器时所述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上的电压,小于无所述负载装置连接到所述充电器时所述第一引脚或第二引脚上的电压。
优选地,所述充电器通过切换表征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期望值的基准电压,以控制所述输出电压基本稳定在所述基准电压所表征的电压阈值。
优选地,在所述待机模式中,调节表征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期望值的基准电压,使其降低并维持在与所述第二阈值相对应的第二基准电压,以控制所述输出电压维持在所述第二阈值。
优选地,在所述待机模式中,先调节表征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期望值的基准电压,使其降低到与所述第一阈值相对应的第一基准电压并维持预定时间,然后调节所述基准电压,使其降低到与所述第二阈值相对应的第二基准电压,以控制所述输出电压维持在所述第一阈值预定时间后,然后降低到所述第二阈值。
优选地,在所述充电模式中,所述充电器还响应于所述负载装置的请求,调节表征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的期望值的基准电压,使其维持在与第三阈值相对应的第三基准电压,其中,所述第三阈值大于所述第一阈值。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充电器,所述充电器包括电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被配置为:
响应于检测到无负载装置连接到所述充电器以进入待机模式,在所述待机模式的至少部分时间区间内,控制所述电源装置的输出电压不大于第二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未经西安矽力杰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867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