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钙合金包芯线生产用破损检测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78182.2 | 申请日: | 202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65936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中元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2045 | 分类号: | G01N33/2045;B65G47/82;B21F11/00 |
代理公司: | 安徽知藏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303 | 代理人: | 沈强玉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合金 包芯线 生产 破损 检测 装置 | ||
本发明属于包芯线检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硅钙合金包芯线用破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设置有运转装置,底座顶端设置有固定块一,固定块一远离底座的一端连接有伸缩转盘一,所述伸缩转盘一一端连接有工作台一,工作台一上端设有切割刀片,所述工作台一一侧有推拉装置,另一侧设置有收纳盒,所述伸缩转盘一另一端连接有伸缩转盘二,所述伸缩转盘二底端连接有固定块二;本发明通过伸缩转盘一与伸缩转盘二的搭配判断包芯线外表面是否存在破皮,通过切割刀片、伸缩柱、机械臂、推拉块、工作台和运转装置的搭配对损坏的包芯线进行切割,且不影响对完好包芯线的收放,通过底座两端的运转装置进而对包芯线的检查与整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芯线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硅钙合金包芯线生产用破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硅钙合金是由Ca28,Si50,和铁组成的复合合金,是硅钙合金包芯线的一种原材料。硅钙合金包芯线分为外壳和内芯,其外壳为铁质材料,颜色为黑色;内芯为硅钙合金粉,颜色为深灰色。硅钙合金包芯线适用于炼钢脱氧、脱硫,可改善钢的性能,提高钢的塑性、冲击韧性和钢水的流动性,还具有直接进入钢液内熔化、分布均匀等特点。
目前,在使用硅钙合金包芯线之前需检查是否破损,然硅钙合金包芯线通常数量多,堆积量大,则需要工作人员手工对其进行检查,检查后又是人工对其破损处进行回收,即造成人力、劳力的浪费。因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硅钙合金包芯线用破损检测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硅钙合金包芯线生产用破损检测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硅钙合金包芯线通常数量多,堆积量大,即造成人力、劳力的浪费等问题。
本发明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例提供一种硅钙合金包芯线生产用破损检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两端固定设置有运转装置,所述底座顶端固定设置有固定块一,所述固定块一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伸缩转盘一,所述伸缩转盘一一端连接有工作台一,所述工作台一靠近伸缩转盘一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一,所述底座上且位于工作台一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面板一,所述固定面板一靠近工作台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伸缩块一,所述伸缩块一固定连接有推拉块,且推拉块底端与工作台一顶端持平,所述固定面板一顶端固定连接有固定面板二,所述固定面板二底端固定设置有伸缩柱,所述伸缩柱固定连接有切割刀片,所述工作台一远离固定面板一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收纳盒,所述收纳盒延伸至底座上。
所述伸缩转盘一另一端连接有伸缩转盘二,所述伸缩转盘二底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块二,所述固定块二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伸缩转盘二远离伸缩转盘一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工作台二,所述工作台二靠近伸缩转盘二的一端滑动连接有限位块二。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伸缩转盘一内部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外表面设置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部设置有环形弹簧,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伸缩块二,所述伸缩块二靠近壳体的一侧开设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对应环形弹簧的位置,所述伸缩块二在壳体内部呈阵列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伸缩转盘二内部的伸缩块二位置不同,且以伸缩转盘二的圆心呈阵列分布。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运转装置包括转轴一、圆盘、电机、转轴二、固定面板三、固定面板四和转动块,所述固定面板三固定连接在底座上,所述固定面板三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圆盘远离面板三的一侧与转轴一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一延伸至固定面板三外的端部设置有电机,所述底座上远离固定面板三的一侧设置有固定面板四,所述固定面板四靠近固定面板三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圆盘,所述转轴一延伸至圆盘上,且转轴一与圆盘转动连接,所述固定面板三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二,所述转轴二与转轴一在同一侧,所述转轴二延伸至固定面板四上,所述转轴二上设置有螺旋段,所述转轴二上设置有转动块。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底座靠近收纳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机械臂,且机械臂位于转轴二与工作台一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元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中元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781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