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大型储油罐的油品排水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310453146.0 | 申请日: | 202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6374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4 |
发明(设计)人: | 胡绍林;王伟康;周如金;孙国玺;李喜武;柯烨;杨月婷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D88/74 | 分类号: | B65D88/74;B65D90/48;B65D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刘晓丹 |
地址: | 525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大型 储油罐 油品 排水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型储油罐的油品排水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排水管道、第一含油量监测传感器、第一三通阀、油水分离罐、第二含油量监测传感器、第二三通阀、回收罐和控制器,排水管道,设置于任一储罐内的底部且穿过储罐与第一含油量监测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一含油量监测传感器还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还与油水分离罐的顶部入口连接;所述油水分离罐的底部出口与第二含油量传感器连接,所述第二含油量监测传感器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还与回收罐连接;控制器,其分别与第一含油量监测传感器、第一三通阀、第二含油量监测传感器和第二三通阀连接,实现了自动化以及准确地对油品中的水分进行排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品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型储油罐的油品排水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原油开采、炼制和化工过程中,油品含水会对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带来如下危害:危害1、增大管路输送中的动力消耗,含水原油多为“油包水”型乳状液,其黏度比纯净原油约高数倍到数十倍,管道输送摩阻大幅度增加,会引起抽油机、输油泵的动力消耗增加,甚至会损坏离心泵;危害2、增加升温过程的燃料消耗,原油集输过程中为了满足工艺要求常对原油加热升温,由于水的比热容约为原油比热容的2倍,含水原油升温过程燃料消耗也将随原油含水量增加而急剧增大,造成燃料的极大浪费;危害3、引起金属管道和设备结垢,管道通径变小,甚至完全堵塞;危害4、采用管式加热炉或火筒炉加热矿化度高的含水原油时,会因结垢而影响热能的传导,严重时会引起炉筒或火筒的过热变形,甚至会酿成火灾事故。
而目前针对原油脱水的方法一般为自然沉降脱水,自然沉降脱水依靠重力进行油水分离,原理简单且成本低,目前仍然是目前世界上最主流的原油脱水方法之一。自然沉降脱水的基本原理是油田采集到的原油输送到原油储罐中后,利用罐内水和原油密度差异,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在重力的作用下,密度大的水会沉到在底层,密度较小的油会漂浮在水层上方,油水混合物会在原油储罐内达到油水分离,油水分离后再将底部水排出从而实现原油脱水的目的。
传统的脱水处理中,油水分离时间大多是按经验来判断,且排水工作也大多是靠经验来完成。这无法保证排水工作的精度,排水时间过长可能会将罐内的油排出造成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时间过短又会使罐内水排不尽,影响下一步的生产。常见的人工手动排水,可能会导致油品流失,增加污水处理成本,甚至会造成污染和破坏环境。
因此,如何实时有效且准确地对油品中的水分进行监测并排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油品中的水分进行排出是通过人工经验完成且排水精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型储油罐的油品排水装置,该装置包括排水管道、第一含油量监测传感器、第一三通阀、油水分离罐、第二含油量监测传感器、第二三通阀、回收罐和控制器,其中,
排水管道,设置于任一储罐内的底部且一端穿过储罐侧面与第一含油量监测传感器所在流通池的一端连接;
所述第一含油量监测传感器所在流通池的另一端与第一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油水分离罐的顶部入口连接;
所述油水分离罐的底部出口与第二含油量监测传感器所在流通池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含油量监测传感器所在流通池的另一端与第二三通阀的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二三通阀的第二端口与回收罐连接;
控制器,其分别与所述第一含油量监测传感器、第一三通阀、第二含油量监测传感器和第二三通阀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管道和第一含油量监测传感器所在流通池之间还设置有第一数控开关,所述油水分离罐的底部出口与所述第二含油量监测传感器所在流通池之间还设置有第二数控开关,所述第一数控开关和第二数控开关均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未经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31045314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